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力资源资讯 > 中国企业AI应用投入巨大为何成效有限?

中国企业AI应用投入巨大为何成效有限?

2025-07-24

红海云

2025年,红海云洞察中国企业AI应用投入现状,发现尽管AI技术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快速落地,但仅有9%的企业实现了显著商业价值。面对“工具铺设有余,体系支撑不足”的困境,企业亟需突破技术部署、数据治理、组织韧性和管理协同等多重壁垒,系统升级AI驱动的数字核心能力,方能真正释放AI的战略价值,实现高质量增长。

中国企业AI应用投入巨大为何成效有限?.jpeg

中国企业AI应用现状与典型困境

2025年,AI技术在中国企业的应用进入了规模化和多元化的新阶段。根据埃森哲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超半数的中国企业已在多个业务环节引入AI,涵盖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企业通过AI实现了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质量检测等多项能力提升,整体数字化转型指数也连续三年稳步上升。

然而,成效有限的现象却普遍存在。调研显示,46%的企业正在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但真正实现显著商业价值的只有9%。以制造业为例,某汽车零部件工厂在AI系统投入巨大,能够自动检测焊接缺陷,但面对良率大幅波动等复杂业务问题时,AI系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却难以满足需求。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消费品、工程机械、零售等行业,AI工具虽能提升部分环节的效率,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仍未充分释放。

此外,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普遍反映,AI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常遇到数据孤岛、系统集成难、业务流程与AI模型脱节等瓶颈。部分企业盲目跟风“上AI”,缺乏针对自身业务场景的深度定制,导致AI应用停留在表层。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在AI项目推进中,忽略了组织变革与人才发展,造成“新技术+旧流程”的尴尬局面,影响了AI投资的回报率与可持续性。

企业在AI应用过程中的困境,体现为“工具铺设有余,体系支撑不足”,也凸显出中国企业亟需突破的核心障碍。要想真正释放AI的战略价值,必须深入剖析成效有限的内在原因。

AI应用成效有限的深层原因

 

1. 技术部署与业务融合断层

许多中国企业在AI应用过程中,容易陷入“技术导向”思维,重视AI模型和工具的引进,却忽略了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53%的企业虽然实现了AI在不同部门的流程连接,但仅有18%能够以AI为核心,重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这种“插件式”部署使AI停留在辅助工具层面,未能驱动业务模式创新。

例如,制造企业虽能通过AI识别生产缺陷,但面对复杂的良率波动、供应链调整等业务挑战时,AI系统难以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究其原因,核心在于AI模型与企业专属知识、实际场景的深度结合不足,未能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业务价值。业务与技术“两张皮”的现象,直接导致AI应用成效大打折扣。

2. 数据治理与质量瓶颈

AI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然而,许多企业的数据治理体系尚不健全,数据孤岛、标准不一、数据安全等问题普遍存在。缺乏系统性的数据治理,不仅影响AI模型的训练效果,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和风险隐患。

调研显示,部分企业虽然积累了海量业务数据,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难以保障,最终影响AI的输出质量。“垃圾进,垃圾出”成为制约AI价值释放的主要障碍。此外,随着“云+AI”融合趋势加深,数据安全与合规的压力也在不断上升,对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组织韧性与人才机制滞后

AI应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组织变革与人才管理的系统性挑战。当前,许多企业在部署AI项目时,忽视了对组织结构、流程和人才机制的深层调整。尽管“释放人才力量”维度得分有所提升,但绝大多数企业仍未建立起适应AI时代的人机协同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AI往往被视为“工具”或“外部插件”,企业员工缺乏与AI协同工作的培训与激励。组织流程未能配套优化,导致AI与人工之间的协作效率低下。同时,人才队伍的结构和技能也滞后于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数据科学、算法工程、AI产品落地等关键岗位上,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缺乏人机协同和人才赋能,直接影响AI项目的落地效率与成效。

4. 价值评估与管理协同不足

AI投资成效不明显,还与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与管理协同机制密切相关。部分企业在推进AI项目时,未能建立起清晰的ROI(投资回报率)衡量体系,导致项目目标模糊、资源投入分散,难以持续优化和迭代。

此外,跨部门协同不足也是常见难题。AI项目往往涉及IT、业务、运营、HR等多个部门,缺乏高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使得AI应用难以覆盖企业全流程,形成端到端的价值闭环。这种协同断层,进一步拉低了AI投资的整体回报。

破局之道:构建AI驱动的数字核心

 

1. 数据资产化与智能架构升级

要打破AI应用成效有限的僵局,首先需要从数据资产化和智能架构升级入手。数据是AI的“燃料”,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推动业务数据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打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孤岛,是提升AI应用深度的前提。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优化IT架构,实现灵活的多元部署模式,支持本地化、私有云等合规要求,确保AI核心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场景灵活扩展和快速落地。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和智能引擎,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可沉淀、可复用、可创新的知识,提升AI模型的业务适应性和决策能力。

2. 推动人机协同与人才赋能

AI赋能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于释放人机协同的潜力和激活组织人才的创新力。企业应当从战略高度重视AI与员工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建立灵活的岗位与流程设计,鼓励员工与AI系统共同参与决策与创新。

同时,加强AI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数据科学、算法、产品应用等关键岗位的人才梯队。通过内部培训、岗位轮换、激励机制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数据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人与AI协作”成为企业常态。只有当人机协同机制深入组织主线,AI的潜力才能被充分激发,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跃升。

3. 强化动态运营韧性

面对日益复杂且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构建动态运营韧性,提升对外部变化的敏感度和自适应能力。AI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运营过程的实时监控与预测,灵活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供应链、生产、库存等核心环节。

企业应借助AI实现端到端的流程再造和敏捷响应,推动从“静态韧性”向“动态韧性”转变。通过数据驱动的动态决策体系,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抵御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未来展望:AI赋能中国企业新增长

展望未来,AI将持续成为中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数据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智能架构持续升级,以及人机协同机制逐步深入,企业将有望越过“工具化应用”的浅层阶段,真正将AI融入业务流程、战略决策与创新主线。

未来,企业对AI的投入将更加聚焦于“价值转化”和“场景落地”。不再仅仅关注技术本身,而是以AI为核心推动组织流程的系统性变革。例如,通过数据中台和智能引擎的融合,实现全链条业务的动态协同;通过岗位创新和人才赋能,打造灵活、高效的团队结构;在供应链、客户服务甚至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形成高水平的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重视AI伦理与数据安全,建立合规、可信、可持续的AI治理体系,增强外部环境变化下的企业韧性。只有将创新与韧性深度结合,企业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把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数据治理、组织管理等多维能力的协同提升,中国企业将加速突破AI应用价值的“天花板”,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一家积极拥抱变革、系统化推进AI落地的企业,都有机会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新一轮增长。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AI时代ToB业务转型:五大原则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2025-07-23
    2025年,随着AI技术持续进化,ToB业务转型成为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议题。红海云关注AI时代ToB业务转型新趋势,深度剖析企业在技术爆炸、客户需求变化、决策复杂化等多重挑战下,如何通过AI ToB业务新原则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持续增长。本文将为企业管理者和HR提供系统性思路,助力把握AI赋能下的业务创新机遇。
  • AI在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中的核心作用有哪些? 2025-07-22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众多组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AI在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中的核心作用愈发突出,不仅推动了HR管理向智能化、科学化转型,也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当前,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招聘流程自动化、人才发展精准化、员工体验个性化、风险预警智能化等多项突破,从而让人力资源管理更高效、更具前瞻性。
  • AI在HR领域的核心应用场景与价值 2025-07-24
    随着AI技术在招聘、人才管理、员工体验等环节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以更智能、高效的方式支持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员工满意度。AI不仅助力HR团队优化流程,还通过数据驱动的洞察力,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坚实基础。本文将全面梳理AI技术在人力资源核心场景下的创新实践与落地价值,帮助企业HR和管理者把握未来趋势,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管理体系。
  • 企业AI应用开发平台如何建设? 2025-07-16
    红海云总结企业AI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的系统路径,聚焦AI开发平台的技术架构、关键功能与行业应用价值。通过梳理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平台部署等全流程,本文为企业构建高效、可扩展的AI应用开发平台提供清晰指引,并深入剖析当下主流的平台技术选型和未来趋势,助力企业加速人工智能落地,抢占数字化转型先机。
  • 星展集团加速AI布局,未来三年拟裁员4000人 2025-02-27
    在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星展集团(DBS Group)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未来三年内,该集团计划裁减约4000名临时和合同雇员,同时增加1000个AI相关岗位。
  • 技术公司为什么要用AI招聘? 2025-08-15
    在技术驱动的商业世界中,人才早已超越了“资源”的范畴,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资产。对于技术公司而言,每一次招聘决策不仅关乎团队当下的战斗力,更牵动着产品迭代速度、技术创新高度乃至未来的市场格局。然而,现实却异常骨感:技术岗位简历海啸般涌来,顶尖人才在市场中稍纵即逝,传统招聘方式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徒手捕捞,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极易错失真正的“大鱼”。
  • AI时代HR的生存指南:9大能力很关键 2025-02-28
    虽然AI在简历筛选、薪酬计算等基础职能上展现出高效与精准,但HR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战略领导力等领域的独特价值依然不可替代。本文将深入探讨HR在AI时代的9大不可替代能力与3大核心优势,帮助HR从业者在技术浪潮中找准定位,持续提升竞争力。
  • AI如何助企业重塑人力资源管理? 2025-07-23
    从自动化工具的启蒙,到战略伙伴的协同,AI正深刻影响着招聘、员工发展、数据决策等每一个环节。企业通过引入AI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员工体验、强化数据决策力,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算法偏见、系统兼容等多重挑战。本文将结合九大应用场景,深入解析AI+HR落地的八大策略,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把握先机,实现人力资本的持续进化与价值升级。

推荐阅读

  • 失业的人很多!为何企业招聘却很难? 2024-04-29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矛盾的社会现象,就是失业的人很多,但是,企业那边却一直在抱怨招聘难,招不到人。失业的人都跑哪去了呢?企业为什么会陷入招聘难的局面呢?是他们没有互相选择吗?
  • 降薪10%,效率降30%!企业“降本增效”为何越降越亏? 2025-04-22
    近期,不少企业因经营压力高喊“共克时艰”,但员工发现,所谓的“降本增效”竟成了变相降薪、砍福利、逼加班的手段。老板一句“共患难”,结果只让员工“扛雷”,降员工的工资,结果,真正效率直接降30%。降薪这样的操作真的能救企业吗?显示是不能的。
  • 四川一企业砸20万设"减肥奖金" 员工瘦身成功还能拿钱 2025-04-17
    当"减肥对赌"遇上企业文化,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四川一家企业通过创新激励机制,让工间操从"应付差事"变成"争相参与",更用真金白银帮员工击退"职场肥胖症"。如今企业给员工设置的福利是越来越丰富多样了,这是为何呢?
  • 官方解释来了!街道招聘为何要求环卫工35岁以下? 2025-02-21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的一则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引发热议,其中“年龄35周岁及以下”的要求被指存在年龄歧视。面对舆论质疑,街道办迅速回应,承认条件设置不合理并立即整改。
  • 外派员工境外宿舍猝死 为何无法认定工伤? 2025-04-18
    外派员工在境外宿舍突发疾病身亡,家属申请工伤认定却屡遭驳回。究竟何种情形才能被认定为"视同工伤"?这起案件揭示了工伤保险认定中的关键要素。
  • HRM人事管理系统为何是节省企业管理成本的利器? 2023-08-18
    HRM人事管理系统为何是节省企业管理成本的利器?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开展业务和管理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法,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如今更是依赖高科技工具,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了不可或缺的企业长远发展主题。而HRM人事管理系统就是这样一款高效的管理工具,它让相关工作变得更加全面、系统和高效。
  • 即时零售规模2万亿!京东美团为何在外卖市场“大打出手”? 2025-04-22
    近日,京东与美团围绕外卖骑手接单问题爆发公开交锋,双方相继发布声明否认存在"二选一"行为。这场看似针对骑手的争夺战背后,实则是两大巨头在万亿级即时零售市场的战略博弈。
  • 北京银行员工年薪涨近2万,为何网点却连续4年减少? 2025-04-15
    北京银行最新财报亮出"双增"成绩单:在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大关的同时,却悄然缩减线下网点布局。这家城商行龙头在规模扩张与数字化转型之间,正走出怎样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