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才管理知识 > 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市场现状如何?6个关键数据与趋势分析

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市场现状如何?6个关键数据与趋势分析

2025-11-05

红海云

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与一线企业HR交流时,多数人表示:“过去几年,新能源项目扩张速度快得让人应接不暇,人才招聘压力也跟着陡增。”一位西北风电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坦言,2025年刚一开春,公司就接到总部下达的千人扩招任务,“整个行业都在抢储能和智能运维工程师,传统岗位反倒不太好招。”

根据近年行业报告,2025年能源动力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同比增长64%,储能科学与工程岗位五年扩招十倍。与此同时,35岁以下年轻人才占比下降,部分企业甚至为吸引90后、00后技术人员,专门设置弹性薪酬和远程办公政策。调研显示,新能源领域薪酬涨幅超过7%,成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热门选择”。

在能源集团、地方国企及新兴技术企业的招聘公告中,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并举,岗位覆盖煤炭、电力、新能源、化工等板块。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智能化升级浪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才结构、技能储备与职业发展路径。

这些变化不仅关乎企业用工成本和人才储备,更直接影响能源行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本文将以六组权威数据为线索,从人才结构、薪酬、流动性、扩招、数字化需求及职业满意度六个维度,梳理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市场的动态,为HR和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能源行业人才结构变化与年轻化挑战

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结构呈现出鲜明的“老龄化”特征。根据全球能源人才指数,35岁以下从业者占比较2021年持续下降,年轻人才流失成为企业用人部门的普遍担忧。女性员工比例在传统能源板块小幅提升,从10%增至12%,但整体仍以男性技术人员为主。

能源企业人事主管普遍反馈,随着新能源领域技术升级,对工程师的“复合技能”要求更高,但年轻技术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具备创新氛围、晋升空间和高薪酬的未来能源板块,而非传统岗位。例如,某西北风力发电企业2025年春季招聘,储能技术岗位报名人数远超煤电运维岗位,反映出新旧板块人才结构分化明显。

2021-2025年能源行业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变化

年份35岁以下占比女性员工占比传统能源板块女性占比新能源板块女性占比
202128%10%8%12%
202522%12%10%16%

能源行业年龄与性别结构变化数据表

企业在应对年轻人才流失时,普遍采用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技术交流平台等方式吸引90后、00后员工,部分企业甚至设立“青年人才发展专项”以提升岗位吸引力。

薪资水平提升与新能源岗位竞争力

2025年,能源行业薪酬水平整体回升,尤其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突出。据中智咨询行业报告,2023年能源电力行业整体调薪率为6.5%,2024年预计调薪6.7%。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岗位调薪率超过7%,在2025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一位华东地区光伏企业的HR负责人透露:“今年光伏工程师和储能技术岗的薪酬比2022年高了近15%,很多技术人员跳槽时都会优先考虑薪资涨幅和项目发展前景。”调查显示,新能源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议价能力显著增强,传统板块的薪酬增幅相对有限,导致部分技术骨干向新兴板块流动。

2025年能源行业薪酬水平与调薪率分布

 

2025年能源行业各细分板块薪酬及调薪率分布结构图

薪酬竞争力成为新能源企业吸引人才的“硬核”手段。部分企业还推出绩效奖金、股权激励、技术成果奖励等多元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高端人才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人才流动性与职业发展意愿分析

能源行业人才流动性在2025年呈现新的变化。根据全球能源人才指数,专业人士的跨区域、跨行业流动意愿整体下降。传统能源领域愿意搬迁的劳动力比例为80%,过渡能源领域为74%,未来能源领域为73%,均较三年前略有降低。职业发展机会依然是促使人才流动的首要因素。

在与多家能源企业HR的访谈中,部分技术骨干表示,选择跳槽或搬迁最看重企业的职业晋升通道和项目多样性。技术行业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不少能源板块员工考虑向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岗位转型。企业若无法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技能提升机会,容易造成高潜力员工流失。

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流动意愿数据

板块类别愿意搬迁比例换岗意愿主要流向
传统能源80%45%新能源/技术行业
过渡能源74%48%智能化/研发岗
未来能源73%52%数字化/管理岗

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流动与岗位转换意愿数据表

不少企业通过建立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导师制度和技术培训计划,提升职业满意度,增强人才留存。部分项目型企业还为员工提供多元化轮岗机会,让技术人员在不同领域积累经验,拓宽职业路径。

专业扩招与招聘规模增长

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培养和招聘规模实现显著扩张。数据显示,普通本科能源动力类专业计划招生超过4.3万人,较2021年增长64%。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五年扩招超过十倍,成为高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门专业”。

中国能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2025年计划招聘超4.1万人,涵盖煤炭、电力、新能源、化工等领域,其中校园招聘约3.1万余人,社会招聘近1万人。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今年储能、智能运维、数字化项目管理岗位需求爆发,部分高校应届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提前签约。”

专业扩招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和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庞大用人缺口。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实践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既为学生打开就业通道,也为企业储备了技术储备和创新潜力。

能源行业人才培养与招聘流程

 

能源行业高校扩招与企业招聘流程结构图

此外,部分企业与高校共建储能技术、智能化运维、绿色金融等方向的专项培训,帮助现有员工技能再造,缓解人才结构错配问题,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数字化转型对人才技能需求影响

2025年,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人才技能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在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加码,对“懂技术、会数据”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明显提升。技术部门负责人普遍反映,近期招聘时,工程师不仅要掌握传统能源系统,还需具备数据建模、自动化运维、网络安全等多项数字技能。

一位新能源企业技术总监分享:“我们今年新建的智能光伏电站,对数据分析和AI运维岗位需求增长了两倍,尤其是能同时带领团队落地项目的技术主管,市场供不应求。”

企业为适应数字化升级,纷纷开展内部技能再造培训,设立数据分析、智能运维专项班,鼓励技术员工跨领域学习。部分企业还与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定制化培养新能源+数字化复合型工程师。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人才技能需求关联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岗位技能需求结构图

数字化与智能化岗位薪酬普遍高于传统技术岗,成为新一轮人才竞争焦点。HR部门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引进具备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和跨界协作能力的多元化人才,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行业多元化与职业满意度新动向

2025年,能源行业职业满意度呈现多元化新趋势。行业调研显示,未来能源领域员工整体满意度高于传统板块,但对职业发展路径和项目内容的关注度也在上升。部分年轻技术人员更倾向于参与绿色低碳、智能化创新项目,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比单纯的高薪更具吸引力。

在传统能源企业中,员工满意度提升主要依靠岗位晋升、技能培训和绩效激励。某大型能源企业HR表示:“我们最近增设了项目轮岗和导师辅导机制,帮助员工规划职业路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项目激发团队活力。”而在新能源与智能化企业,员工反馈更看重工作内容的创新性、团队氛围及职业发展透明度。

行业多元化也体现在性别结构和跨学科背景上。女性工程师及管理人员比例逐年上升,部分企业专门设立女性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创新和项目推动的重要力量。

2025年能源行业不同板块员工职业满意度及关注点

板块类别职业满意度高关注职业发展关注项目创新女性员工比例
传统能源65%60%45%12%
新能源/智能化78%72%68%16%

能源行业不同板块职业满意度及员工结构数据表

随着人才结构优化和企业管理创新,能源行业职业满意度有望持续提升。企业HR部门需关注员工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多元激励机制和透明晋升通道,持续增强人才归属感与行业吸引力。

综观2025年能源行业人才市场,结构调整与技能升级成为主旋律。企业围绕“年轻化、智能化、复合化”持续优化人才队伍,既在专业扩招和薪酬激励上加码,也在职业发展与员工满意度方面下足功夫。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智能运维,行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渴求正在推动招聘、培训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对于HR和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找到“长青树”,不仅需要数据驱动的招聘策略,更要关注员工职业成长与团队氛围的持续营造。面对用人荒与技能错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技能再造、灵活用工等方式精准补位,提升组织韧性。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能源行业将迎来更多新岗位和跨界机会。HR部门要像种树一样,耐心布局人才梯队,重视多元化与创新能力,抓住行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助力企业在绿色能源赛道上行稳致远。

4公众号 尾图(无电话)1.png

本文标签:

热点资讯

  • 工信部发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规... 2022-10-27
    2022年10月10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那么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内容是什么?
  • 《关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发布:如... 2022-04-15
    2022年4月11日,司法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到底如何培养仲裁人才?
  • 企业应该如何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2024-12-30
    在当今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关键在于其能否为各类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对企业的重要性。
  • 杭州奢侈品店长月薪8万招不到人:公司HR如何招人才? 2021-11-04
    10月26日,2021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在杭州举办,奢侈品店店长月薪可以开到5万到8万,但是此类人才比较少。到底公司HR如何招人才?
  • 如何进行人才测评?HR你了解多少? 2024-08-02
    如何科学、有效地识别和选拔人才,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人才测评,作为一种基于心理学和统计学科学手段,对个体的个性、智商等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逐渐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 成都发布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技能人才落户流程是什么? 2022-04-20
    2021年12月2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到底技能人才落户流程是什么?
  • 如何构建人才“磁场”?从企业文化到制度设计 2023-10-30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的最宝贵财富,然而许多企业却面临着无法留住这些人才的困境。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原因可能正存在于企业文化、制度、管理方式和待遇等一系列因素之中。   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优秀员工?
  • 天津发力人才引进:20条新规助力,最高补贴达60万 2025-02-13
    天津市政府近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全方位引进、培养并充分利用人才,以支持高质量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涵盖六大领域,包含20项具体举措,涉及就业创业支持、产教融合、人才体制改革等方面。

推荐阅读

  • 2025年集团企业发展趋势:多子公司HR共享平台将如何变革? 2025-10-20
    在制造业、金融、互联网等多元行业的集团企业中,2025年的多子公司HR共享平台趋势正快速成型。红海云观察,大型集团不再把共享平台视为单纯的事务处理中心,而是作为连接总部与各子公司的人才管理枢纽。这种平台不仅实现了跨区域、跨业务线的人事信息统一管理,还帮助HR部门解决了“招聘效率低”“人才储备分散”等长期痛点。通过引入数字化工具、智能分析模型和跨公司协作机制,共享平台正在推动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管控型向战略赋能型转变。
  • HR人事软件如何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2023-06-26
    HR人事软件如何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规模扩大和员工数量增长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愈发复杂。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HR人事软件逐渐成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利器。本文将探讨HR人事软件如何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四川开展超时加班专项检查:加班工资基数如何计算? 2022-01-10
    2021年11月22日,四川省人社厅发布消息称,四川省集中开展超时加班专项执法检查,那么加班工资基数如何计算?
  • 如何应用eHR管好人事管理? 2017-08-24
    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企业每天都要涉及众多的人员管理工作问题,人员的增减变动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OA办公系统作为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的基础平台,现在就来阐释OA系统是如何助力企业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的。
  • 天津人社局解读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政策:社保缴费基数... 2021-12-23
    2021年11月11日,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解读关于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标准有关问题的政策。到底社保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 如何有效评价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这八个维度分析HR可以看看 2022-05-11
    众所周知,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那么当体系建设完成,企业要如何才能弄清楚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否科学、是否能起到作用呢?
  • 如何在企业中顺利推行人事系统? 2023-06-27
    人事系统在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要让人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作用,企业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落地执行、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那么,如何在企业中顺利推行人事系统?
  • 4招“留人心经” 教你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 2023-12-08
    在当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降低员工离职率已成为许多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毕竟,招聘与培训新员工的成本甚高,而保留并激励现有员工则是一个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留住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