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力资源资讯 > 男足降薪近50%:公司给员工降薪合法吗?

男足降薪近50%:公司给员工降薪合法吗?

2022-02-17

红海云

据《足球报》消息,2022年版本的“中超联赛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即将发布,中国足协此前两度发布过类似文件,对球员薪资进行限定,但这次的限薪令把球员工资上限压到了历史新低,可以说是最严限薪令。

此次限薪规定中国球员的顶薪为税前300万人民币,外援的工资最高不可超过税前200万欧元。而中超俱乐部每年总投入上限3个亿。

算起来,这已经是中超最近3年实行的第 3 次限薪令了。

中国足协刚开始限薪令的时候,原本年薪被限制在税前1000万,但谁能想到,许多球员还因此得到高达20%的涨幅。

2021年,有10位本土球员最终拿到的年薪,都超过了1000万,最高年薪一度达到1850万。

2021年初,因受疫情影响,也被国足战绩牵连,本土球员的税前年薪被限制在500万元。

此外,广州足球俱乐部发布球员集体降薪的公告,主力降薪近90%。与此同时,还跟五名高薪引进的归化球员解约。与两年前俱乐部恒大足校培养球员的薪资标准相比,新赛季广州队一线队球员起薪线从年薪9.6万元降至6万元,主力球员的封顶年薪从500万元大幅降至60万元,降幅高达88%。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因此不得不想办法各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那么公司给员工降薪合法吗?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因此,企业就不能给员工降薪了?其实不是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意思很明确,想要给员工降薪,必须建立在与劳动者协商并取得劳动者书面同意的基础上,否则,单方约定工资水平属于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哟。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企业为了日后一劳永逸,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甲方有权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以及乙方的工作表现随时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乙方不得拒绝”,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随意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这种行为实际上也是不可取的。无论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企业降薪的权利,还是以调岗为由,均不能未经劳动者同意即单方决定降薪,否则劳动者是有权利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克扣的工资的。

本文标签:
人事管理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企业员工入职档案办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04-03
    最近很多刚刚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的HR朋友都会有疑问,到底企业员工入职档案办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 北京银行员工年薪涨近2万,为何网点却连续4年减少? 2025-04-15
    北京银行最新财报亮出"双增"成绩单:在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大关的同时,却悄然缩减线下网点布局。这家城商行龙头在规模扩张与数字化转型之间,正走出怎样的发展路径?
  • 企业如何把握好激励员工的“生命周期”? 2024-08-22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激励员工,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激励员工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降低员工流失率。然而,激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多种学科,需要管理者具备系统的知识和灵活的应对策略。
  • 江苏一公司下班检查手机使用时长:员工上班手机管理制度怎... 2022-07-21
    近日,江苏一网友发文称,公司发通知让人事下班后挨个检查员工手机使用时长。到底员工上班手机管理制度怎么制定?
  • 传罗永浩布局AIOS,挖角小米前核心成员汪文俊 2025-03-06
    近日,科技圈传出重磅消息:知名企业家罗永浩为实现其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AIOS)领域的战略布局,成功挖来了小米前50号员工、操作系统领域的资深专家汪文俊。
  • 腾讯校招年薪近40万: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2021-10-20
    最近,互联网大厂开展校招,腾讯向应届生开出了多个“总包年薪”40万+的offer,引发大量关注,究竟企业如何才能有效激励员工?
  • 员工一年迟到近百次被开除!企业此举竟然违法! 2024-05-22
    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是劳动者的义务,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一企业因为开除一个一年内迟到近百次的员工被判赔将近20万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员工如此严重的迟到,劳动法还能“护着”?
  • 员工入职2小时猝死,如何认定工伤? 2024-12-25
    2020年10月,上海金山朱泾某防护用品公司因业务需求紧急聘用了操作工李某。然而,李某在入职的两个小时后突发疾病猝死,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中的诸多细节,如企业责任、法律规定、社会伦理以及经济压力等问题,无不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