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知识 > 真正的人才盘点会议是这样的!你们那是一群人唠嗑!

真正的人才盘点会议是这样的!你们那是一群人唠嗑!

2023-11-28

红海云

  很多企业非常重视人才,一年一度地就会做一次人才盘点,然而很多企业只是为做而做,并不是真正懂得人才盘点的操作,到头来,一场人才盘点会议下来就是一群人的唠嗑,又或者数人头。到底真正的人才盘点应该如何操作呢?

人才盘点会议.jpg

  如何开一场高效的人才盘点会议?

  在前任苏宁集团人力资源高管罗波的分享中,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如何主导人才盘点会,从而让会议变得高效且产出优质结果。罗波分享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会前、会中和会后。

  会前:确定与会人员和议程,收集资料

  一、确定与会人员和议程

  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参会人员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需要评估公司总经理或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等高层管理人员,参会人员应当是公司人才管理委员会等级别的重要高管。会议议程和预期成果也需要与这些高管进行详细确认。

  二、收集资料

  准备六份详细、准确的资料,为此需要大量工作准备。负责人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前组织结构

  未来6-12个月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明确才能使我们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布局。

  人才评估结果,这份资料必须包含完整的人才档案。通过这份资料,应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员工的基本资料、评估结果、优势和劣势以及任用建议等。其中的任用建议将被用来做详细的参考,以确定被评估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

  继任计划,梳理出整个继任计划的具体内容,即关键岗位需要由谁来接替。

  关键人才空缺,通过人才盘点,得出关键人才岗位是否可以由内部人员填补。若不能内部填补,就需要讨论是否可以通过外部人才盘点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填补空缺。

  行动计划,即在盘点结束后,人员应采取的行动计划。

  会中:主持人的角色和掌控

  在人才盘点会上,人力资源管理者充当主持人角色,需要在整个会议中清晰地介绍会议规则、流程以及各方角色,有效引导各方全面参与会议。

  主持一场高效的人才盘点会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压力和要求都非常大:

  专业的主持能力,尤其是在控制会议和引导讨论议题方面;

  准确的提问技巧,在会议中,主持人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例如,在讨论评估结果和发展项目时,可以问:“你打算如何培训他?”

  引导出结论,主持人在讨论中需把握细节,并提出清晰有效的问题,例如:“目标具体是什么?只有任务目标,还是包括像你这样培养下属、团队建设的目标?”

  综合知识掌握,主持人需要了解组织业务目标、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管理策略等综合知识。这还包括引导有关外调意愿的讨论,以确保会议涵盖全面的人才管理战略。

  会后:即时输出成果

  成功的会议应在会后有清晰的输出,对于人才盘点会而言,及时执行以下三项行动有助于会议的高效性:

  会议记录和决策结果的详细整理,负责人应当整理会议记录,并总结决策结果。

  即时报告盘点结果,向上级主管或决策者及时报告盘点结果,并促使他们批准相关的人才管理决策。

  即时启动后续行动计划,包括人员淘汰与招聘、任用计划和培训项目等。例如,对于评估对象,是否要让他独挡一面?是否需要调岗或保留原职?亦或者需要进行招聘行动,或将其作为潜在人才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及时启动培训计划。

  人才盘点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同时也关系到负责人的职业发展。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动与人才盘点相关的项目。

2615542046xt.png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RedPaaS平台、Red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云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国企事业单位、地产、银行、医药、物业、物流、餐饮、服饰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杭州发布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180个岗位最缺人:人才流... 2022-01-21
    2021年12月28日,杭州发布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180个岗位最缺人。到底人才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 青岛启动“金种子”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招聘人才有哪些奖励? 2021-10-25
    10月21日,青岛发布《关于做好“金种子”人才培养经费申报发放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招聘人才的企业都有奖励,那么具体有哪些奖励?
  • 小公司如何招聘到人才? 2021-05-07
    小公司可能有以下特点:薪酬不够高、工作内容比较杂和多、办公地点也许没有很好等等。这些东西都使得很多小公司招人难,甚至导致有些小公司止步于此。所以,小公司如何招聘到人才呢?
  • 人社部解读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技能人才包括哪些职... 2022-05-10
    2022年4月2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解读《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究竟技能人才包括哪些职业?来看看具体解读。
  • 决意要走的员工留不下?HR该怎么办? 2024-12-30
    一般来说,决意要走的员工留不下,领导要知道真实的离职原因,其实关心的是如何留住现有的人才,也就是核心员工。核心员工就是指那些能帮助公司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或能够直接帮助主管提高管理业务能力、经营能力,抵御管理风险能力的人才。
  • 招聘效率提升200%!这6类问题助你精准识别人才 2025-03-24
    在竞争激烈的招聘市场中,如何快速识别真正的人才?本文将为您揭秘一套经过验证的面试问题体系,帮助HR在有限时间内精准评估候选人,显著提升招聘效率。
  • HR招聘常用的5种人才测评方法 2024-09-14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如何科学地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HR面临的重要课题。人才测评工具通过提供客观的评估和量化的数据,帮助HR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能力、特质和适应性,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本文将详细介绍五种常用的人才测评方法:MBTI性格类型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CPI(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OPQ(职业性格测评)和DPA(动态人格分析),并探讨它们在招聘中的应用。
  •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解读:大数据人才培养机... 2022-03-09
    2021年1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解读《“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那么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是什么?来看看具体政策。

推荐阅读

  • 《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2021)》发布:人才对... 2022-01-27
    2021年11月20日,《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2021)》在2021重庆英才大会·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英才论坛上正式发布。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 如何构建人才梯队以推动企业战略? 2024-12-11
    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能否保持和提升高绩效人才的比例。企业需将人才梯队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战略,而非短期的战术行为。如何构建人才梯队以推动企业战略呢?
  • 华为持续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将招聘1万多名应届生:优秀人... 2022-04-01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近日在华为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华为会持续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将招聘1万多名应届生。究竟优秀人才的标准有哪些?
  • 2021年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司... 2022-01-10
    近日,《中国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研究报告》成果座谈会举行。《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底公司吸引人才的措施有哪些?
  • 人才招聘攻略:如何为你的企业招揽合适的人才 2025-02-11
    我们从读者的反馈和客户的提问中发现,“招聘”往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且常见的话题。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已步入正轨的企业,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用对的方式进行招聘、留住优秀的员工,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决定开设一个专栏,为各类企业提供实用的招聘策略和方法。
  • 人才评估不踩坑:企业如何避免选错人? 2025-03-26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何精准识别并培养真正的人才,已成为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人才识别的核心要素,揭示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挖掘高潜力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你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2024-11-11
    员工的离职不仅仅是因为“钱没到位”或者“心委屈了”,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得多。通过对多家企业的离职率进行深入分析,并与用户进行详细交流后,我们发现了要想留住人才,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去努力。
  • 华为用户画像构建教程图(华为人才画像) 2023-06-1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华为用户画像构建教程图,以及华为人才画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一切行为都是“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