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案例 > 年终奖发放前把员工炒了,还要发年终奖吗?

年终奖发放前把员工炒了,还要发年终奖吗?

2024-12-23

红海云

  企业主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不仅涉及到赔偿问题,如果卡在了年终的节点上,那么,它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年终奖的发放问题。如果说在年终奖发放之前把员工炒了,那年终奖还发不发呢?看看下面的一则案例吧!

  案件详情

  原告刘某在诉讼中表示,他于2019年9月9日进入北京某公司工作,双方签署了书面的劳动合同。然而,2020年12月10日,北京某公司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刘某未能获得年终奖金,并在2021年2月18日进行失业登记时,无法申请失业保障。仲裁支持了刘某在2月18日之后的损失赔偿,但未处理1月1日至2月17日期间的损失。因此,刘某请求法院判决:一、北京某公司支付2020年的年终奖金,金额为月工资的四倍,即26000元;二、支付2020年的团队建设费用、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及未休年假工资,总计16521.21元;三、支付2021年1月1日至2月17日期间的失业保险金损失3034.6元;四、案件诉讼费用由北京某公司承担。

  而被告北京某公司则辩称,公司拥有自主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的权利。双方并未约定年终奖的发放,因此公司没有支付的义务。员工手册中明确指出,任何形式离职的员工在发放年终奖之前都没有资格领取奖金,因此刘某不符合条件。对于失业保障金,领取是个人行为,刘某没有在离职后及时申领,这是个人失误所致,公司无需承担2021年2月18日之前的失业金费用。

  法院调查发现,北京某公司的《员工手册》第6.14条规定,公司依据当年的业绩和盈利状况决定是否发放奖金,奖金方案以公司公布的内容为准。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考勤情况是计算奖金的重要参考。发放奖金之日前离职的员工无权获得本年度奖金,处于辞职通知期的员工也无权获得。正常退休的员工按实际出勤天数领取本年度奖金。奖金政策每年都会调整,具体情况需咨询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监。

  2020年12月11日,北京某公司与刘某终止了劳动合同。经过仲裁机构裁定,北京某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公司向刘某支付了19500元作为赔偿。

  在2021年1月29日,北京某公司向员工发放了2020年的年度奖金。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7月19日作出了(2021)京0101民初12408号民事判决,内容如下:

  1.北京某公司需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刘某失业金损失1264.67元;

  2.北京某公司需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补偿刘某失业保险金损失2971.91元;

  3.驳回刘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刘某以北京某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提起上诉,而北京某公司则以公司拥有年终奖发放自主决定权为由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12月15日作出了(2021)京02民终13615号民事判决,具体如下:

  1.撤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21)京0101民初12408号民事判决的第二、三项内容;

  2.更改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21)京0101民初12408号民事判决的第一项为:北京某公司支付刘某失业金损失1264.67元(已履行);

  3.北京某公司需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刘某2020年年终奖金26000元;

  4.驳回刘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审判分析

  法院生效裁判中的核心争议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北京某公司拒绝支付离职员工刘某年终奖的行为是否合理;其次是北京某公司是否需要补偿刘某在2021年1月1日至2月17日期间的失业保险金损失。

  首先,对于北京某公司不支付刘某年终奖的正当性问题。根据《员工手册》规定,任何员工如果在奖金发放日(含当天)之前以任何形式离职,将不获得当年的奖金。北京某公司以刘某已经离职及其在2020年度的多次迟到和若干违纪行为为理由,拒绝发放其2020年的奖金。然而,刘某的离职是由于北京某公司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所致,而非刘某的意愿停止提供劳动。因此,北京某公司根据《员工手册》的规定不发放刘某的2020年年终奖金是不合理的。此外,北京某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刘某不应获得年终奖,因此北京某公司应支付刘某2020年度的年终奖金。

  其次,关于北京某公司是否应赔偿刘某在2021年1月1日至2月17日期间的失业保险金损失。由于刘某是城镇户口,并在2021年2月18日进行了失业登记,根据法律规定,他应自登记日起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在此日期之前,失业保险金损失并未实际发生,因此北京某公司无需赔偿刘某在2021年2月18日之前的失业保险金损失。

  如果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从而导致劳动者不符合年终奖的领取条件,但没有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在其他方面也不应获得年终奖,那么应认为劳动者符合领取年终奖的条件。对于用人单位依据其内部的年终奖限制性规定而拒绝支付劳动者年终奖的行为,人民法院通常不会支持此类做法。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性价比高的员工信息采集系统有哪些? 2025-06-17
    企业对高性价比员工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日益突出。我们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下的员工信息管理痛点,梳理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员工信息采集系统的类型与特点,包括基础表格方案、开源HR管理工具、通用数据采集平台、集成型HR管理系统及政务合规申报工具。本文通过专业视角对比各类员工信息采集系统的成本、功能、易用性、安全性等关键指标,为企业HR和管理者提供科学选型建议,帮助企业以更低投入实现高效、合规的员工信息管理。
  • 上海公司奖励三胎员工100罐奶粉:员工福利有哪些类型? 2021-11-11
    近日,上海某公司奖励三胎员工100罐奶粉。除了奖励奶粉,员工福利还有哪些类型?
  • 员工离职后,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2023-08-11
    员工离职后如果用人单位忘了停保,一直为员工缴纳社保费,这笔“冤枉账”应该算到谁的头上呢?
  • 员工工资为什么要保密?工资有何见不得人的? 2023-12-25
    一般来说,无论公司大小,不允许谈论工资的规定基本上就是约定俗成的,公司甚至不需要明文规定。但确实有一些公司是将工资保密写入公司的规章制度当中的。员工工资为什么要保密呢?作为劳动者,自己辛辛苦苦踏踏实实赚的一份工资,有何见不得人不能拿出来讨论的呢?公司都是出于什么考虑要员工对工资保密呢?
  • 工资已及时足额发放,还要给员工发工资条吗? 2023-07-17
    不管是大厂小厂,一份正式的工资条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工资已及时足额发放,还要给员工发工资条吗?
  • 如何运用盒马鲜生共享员工模式化解疫情期危机? 2020-03-09
    疫情时期,盒马宣布联手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行业品牌开启“共享员工”模式,鼓励赋闲待业的餐饮行业员工增援订单激增的新零售生活消费岗位。
  • 员工不愿意随公司搬迁,企业需要给予经济补偿吗? 2024-03-25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公司搬迁成为了常见的现象。然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挑战,特别是当员工由于个人原因不愿意随公司搬迁时。这时,企业HR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便是:在员工拒绝随迁的情况下,企业是否需要给予他们经济补偿?
  • 员工死活不愿意调休?!那是因为HR手段不行! 2024-04-15
    调休也并不是让员工不休,企业的业务有时候紧张有时候又比较清闲,所以,调休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很多员工死活都不同意调休,HR如果硬着来,员工甚至直接辞职。这可怎么办呢?其实这都是HR没有掌握好的技巧和手段,下面分享一下经验吧!

推荐阅读

  • 劳动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影响大吗? 2023-07-07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劳动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这种方式还是很常见的。那么劳动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影响大吗?
  • 任务未完成被视为“怠工”,员工遭公司解聘引争议 2025-02-12
    在职场中,部分企业通过增加工作量和苛刻的工作安排,使员工陷入难以完成工作的困境,甚至以员工不能完成任务为由将员工解聘。这样的做法备受争议,企业的做法合法吗?
  • 注意!劳动合同上的这些约定无效 2023-08-16
    劳动合同上白纸黑字的相关约定双方就必须遵守,真的是这样吗?注意啦!如果出现下面的情况,该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哦!
  • 劳动合同能自动续期吗? 2024-08-22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协议,通常是有明确期限的。当劳动合同的期限届满时,双方可以选择主动续签合同,也可以选择终止合同。这时,许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自动续期?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能解除吗? 2024-08-22
    许多人错误地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视为“终身保障”,这一误解既给劳动者带来了不切实际的期待,也使用人单位感到不必要的压力。到底什么叫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真的就不能解除了吗?
  • 确保电子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2021-11-30
    推行电子劳动合同有利于用人单位降本增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那么确保电子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 员工拒绝钉钉打卡被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吗? 2024-08-27
    随着科技的发展,钉钉打卡这样的数字化考勤方式逐渐普及。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员工拒绝使用钉钉打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下面的案例,员工拒绝钉钉打卡,企业忍无可忍最终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做法,公司是合法的吗?
  • HR快看:劳动合同代签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2024-01-19
    一般来说,劳动合同都是HR与员工本人沟通好,然后员工本人亲自签署的。但有的HR认为,劳工合同如果没有异议,双方商量好,代签也是没问题的。千万不要!你可能不知道,劳动合同代签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看下面的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