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帮助中心 > 哪些情形属于保密合同无效?

哪些情形属于保密合同无效?

红海云 2025-06-25

您是否遇到过签署保密协议后却发现条款无效的情况?在什么情形下,保密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法律明确规定了五种导致保密协议失效的情形,涉及欺诈、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等行为。具体哪些情况会令保密合同失去法律效力?

五种情形下保密合同无效,签署前需警惕法律风险

在商业合作或劳动关系中,保密合同是保护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并非所有保密协议都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以下五种情形将导致保密合同无效,签署双方需特别注意:

1.欺诈或胁迫损害国家利益

若一方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欺诈)或威胁手段(胁迫)迫使对方签署保密合同,且该行为损害国家利益,合同自始无效。例如,以虚假技术专利骗取保密承诺并危害国家科技安全。

2.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

合同双方合谋通过保密协议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协议无效。典型场景如竞争对手串通签订保密条款,共同掩盖垄断行为。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表面约定保密义务,实际用于隐藏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同无效。例如,利用保密协议掩盖走私、洗钱等非法交易细节。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若保密内容涉及危害公共安全、健康或道德伦理(如隐瞒环境污染数据),合同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

5.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条款若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数据安全法》等强制性法规冲突,则无效。例如,要求对已公开信息保密,或限制劳动者法定离职后的就业权利。

法律提示:

签署保密合同时,应确保内容合法、目的正当,避免使用模糊条款。若发现合同存在上述情形,可向法院主张无效,并保留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企业亦需定期审查保密协议,防范法律风险。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