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案例 > 员工离职后,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员工离职后,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2023-08-11

红海云

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实务中,一般操作是员工入职即参保、离职即停保,确保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处于正常参保状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然而,员工离职后如果用人单位忘了停保,一直为员工缴纳社保费,这笔“冤枉账”应该算到谁的头上呢?

1

案例

王某于2011年11月入职某公司,入职后公司为王某参加了社会保险。

2012年9月,王某因为生孩子向公司提出辞职,并于月底离职。王某离职后,公司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停缴手续。

2016年3月,当地社保部门通知该公司缴清所欠社保费50000余元。4月13日,公司缴清了该笔社保费,其中包含了王某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社保费42000余元。

随后,公司诉至法院,主张王某返还其离职后公司所为其缴纳的社保费42000余元。

公司诉称,王某离职之后未再提供劳动,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公司没有为其缴纳社保的法定义务,王某因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使公司遭受损失,王某应向公司返还该不当得利。

王某辩称,其离职后并未要求公司继续为其缴纳社保,为离职员工停保是公司的义务,与其本人无关,其愿意配合公司前往社保部门办理退缴手续,但拒绝还返该社保费用。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离职后公司未及时办理停保手续,虽系公司自身管理问题所致,但公司损失属于给付不当,根据法律规定,王某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公司有权请求王某返还不当利益。

一审判决王某向公司酌情返还所缴社保费37000余元。

王某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

二审法院认为,王某名下虽取得了该笔社保费,并不属于王某所有,王某不能随意处分,客观上尚未实际取得诉争的保险利益,其要享受该保险利益,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而这些条件现在尚未成就,故公司主张王某构成不当得利,依据不足,也显失公平,公司可等条件成就后,王某实际上取得了该保险利益,再另行主张返还。

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王某无需返还该笔保险费。

案号:合肥中院(2018)皖01民终5870号

2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员工离职后由于用人单位忘记停缴社保而导致单位损失,可否主张员工返还?

实务中存在不同观点。

第一观点认为无需返还

员工所得利益并不属于不当得利,该利益并不由员工自由支配,既不可取现也不可消费,更不可换取其他可得利益,若返还,则有失公平。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返还

该利益构成不当得利,员工是实际受益者,该利益是单位不当给付的损失。

第三种观点认为员工因社保收益后可主张返还

该利益虽为员工所得,但其受益是有条件的,条件未成就时,员工客观上未受益,用人单位可等条件成就时再主张返还。

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公司可主张社保退费

公司可以向社保部门提起行政诉讼主张退还误缴的社保费。

这里笔者赞成第三种方法,分析原因:

其一,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制

民法理论认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

其成立要件有四个: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到财产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具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四个条件必须全部成就,不当得利方可成立。

不当得利成立的,受损失一方可主张受益一方返还该利益。

《民法总则》第122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即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第985条也作了类似规定,并在第986条至第988条进一步做了更加细化的规定。

其二,对“取得财产利益”的认定

一般认为,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指的是一方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取得他人财物,使自己的财产增加,不受年龄、性别、智力等影响,得到利益不受环境制约,获得财产不受时间限制。

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来确定。

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受益人取得该利益后,通常能够对该利益进行占有、控制、管理,否则则不宜认定为不当得利。

本案中,王某虽然名义上取得了公司缴纳的社会保险利益,但客观上王某对该利益并未实际占有,也无法对该利益进行支配和控制,并不符合取得财产利益的本质特征,属于未成就的不当得利,待条件成就时,公司方可主张返还。

二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百度副总裁璩静谈员工管理被骂 她说的这些都是现实啊 2024-05-10
    5月6日,百度副总裁璩静发布短视频谈员工管理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上骂声一片。之后,璩静还公开道歉了。9日,璩静被证实已经从百度离职。璩静关于员工管理的言论听起来很刺耳很没人性,但其实,很多大小企业在员工管理上就是如此啊,璩静说的都是现实啊!
  • 腾讯员工人均年薪增至84.7万元:员工薪酬怎么计算? 2022-03-25
    3月24日,腾讯控股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腾讯员工人均年薪增至84.7万元。到底员工薪酬怎么计算?
  • 不想要的员工,怎样合法辞退? 2024-12-20
    企业内部懒散怠工,工作拖拉不积极,甚至不能完成分内工作的员工,谁当管理层不想把他辞掉。然而,解雇员工都是有风险的。对于这种不想要的员工,该如何辞退他呢?
  • 小米2024年员工整体涨薪超20% 核心岗位加薪近25% 2025-04-27
    科技巨头小米集团最新年报引发市场关注,不仅业绩创下新高,员工薪酬涨幅更成为焦点。数据显示,2024年员工福利支出同比激增超20%,核心业务骨干薪资涨幅接近25%,独立董事薪酬结构同步曝光。
  • 如何公平设定员工薪酬?这六种模型值得参考 2023-09-13
    如何公平设定员工薪酬?这六种模型值得参考。不同的薪酬模型对于员工的动力有着重大影响,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常见的薪酬模型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提成奖金、工作计价、工作积分和项目奖金等。他们各有优缺点,而且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岗位和领域。
  • 字节跳动被传猝死员工已离世:员工健康管理计划怎么做? 2022-02-23
    媒体获悉,此前网传猝死的字节跳动员工已离世。究竟员工健康管理计划怎么做?
  • 腾讯超30岁员工占近六成:员工年龄结构如何分析? 2022-05-17
    5月16日,腾讯发布了一份《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报告中详细地披露了自己公司的员工构成:近六成的员工超过30岁。究竟员工年龄结构如何分析?
  • 年底离职潮又起!为什么优秀员工也离职了? 2025-01-23
    年底了,一波离职潮又起!关键要走的竟然还是优秀员工。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尤其是那些能力突出、对公司贡献巨大的优秀员工。优秀员工的离职往往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秀员工为什么离职呢?

推荐阅读

  • 华为一年为员工支付8.4亿社保,任正非退休获批准 2023-06-01
    12月24日消息,网易财经获得一份华为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发出的公司内部邮件,向公司员工详细交待了较早前“7000人离职”事件的最后结果:事件共涉及6687名高中级干部和员工,其中6581名员工已完成重新签约上岗;公司总裁任正非向董事会申请了退休,并在11月份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但经董事会的挽留协商,继续返聘任正非担任CEO的职务。
  • 试用期协商一致可以不缴纳社保?试用期不是“随意期”! 2023-11-08
    试用期协商一致就可以不缴纳社保?这是目前广为争议的一个话题。试用期作为雇佣关系的初始阶段,很多企业把员工的试用期看做是“廉价期”,甚至是“随意期”,这样的做法是有法律风险的!
  • 人社部解读:社保断缴不等于前功尽弃! 2024-05-09
    近期,不少公众对于养老保险中断缴费后的种种疑虑表达了关注,特别是关于以往缴纳的费用是否会失效、个人参保记录是否会被清除以及未来养老金领取资格的问题。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 去年没工作社保中断怎么办?年底前赶紧补缴! 2023-11-15
    2022年是疫情最严重的一年,疫情影响,经济很不景气,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进行裁员的情况特别多。没有工作直接就导致社保中断了,这是让很多人烦恼的问题。社保中断会不会影响以后退休呢?去年中断的社保能否补缴呢?
  • 北京发布《关于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及<港澳台居民居... 2021-10-18
    2021年10月1日,《关于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及<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人员参加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生效。外国人、港澳台人员能在北京交社保吗?
  • 退休后想要每月领3000元养老金,社保得缴纳多少年? 2023-12-11
    很多人对于自己退休后能拿到每个月多少钱的养老金完全没有概念,但也都非常好奇。如果说退休之后,我们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养老金的话,那生活压力还是会小一些的。那么,我们社保要缴纳多少年才能拿到一个月3000元的养老金呢?
  • 社保缴满15年,坐等退休行不行? 2023-09-06
    最近,小编看到很多人说,既然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限是15年,那可不可以只交15年社保,坐等退休?今天就来统一回复大家这个问题。
  • 佛山企业"加班换社保"!每月需加10晚班才代缴个人社保 2025-03-28
    佛山某企业被曝"加班换社保"引争议,公司回应称加班属自愿行为,但将社保缴纳与加班时长挂钩的做法仍引发网友热议。该企业加班换社保的行为合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