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案例 > 员工离职后,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员工离职后,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2023-08-11

红海云

公司忘记停社保,可以要求员工返还社保费吗?

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实务中,一般操作是员工入职即参保、离职即停保,确保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处于正常参保状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然而,员工离职后如果用人单位忘了停保,一直为员工缴纳社保费,这笔“冤枉账”应该算到谁的头上呢?

1

案例

王某于2011年11月入职某公司,入职后公司为王某参加了社会保险。

2012年9月,王某因为生孩子向公司提出辞职,并于月底离职。王某离职后,公司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停缴手续。

2016年3月,当地社保部门通知该公司缴清所欠社保费50000余元。4月13日,公司缴清了该笔社保费,其中包含了王某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社保费42000余元。

随后,公司诉至法院,主张王某返还其离职后公司所为其缴纳的社保费42000余元。

公司诉称,王某离职之后未再提供劳动,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公司没有为其缴纳社保的法定义务,王某因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使公司遭受损失,王某应向公司返还该不当得利。

王某辩称,其离职后并未要求公司继续为其缴纳社保,为离职员工停保是公司的义务,与其本人无关,其愿意配合公司前往社保部门办理退缴手续,但拒绝还返该社保费用。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离职后公司未及时办理停保手续,虽系公司自身管理问题所致,但公司损失属于给付不当,根据法律规定,王某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公司有权请求王某返还不当利益。

一审判决王某向公司酌情返还所缴社保费37000余元。

王某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

二审法院认为,王某名下虽取得了该笔社保费,并不属于王某所有,王某不能随意处分,客观上尚未实际取得诉争的保险利益,其要享受该保险利益,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而这些条件现在尚未成就,故公司主张王某构成不当得利,依据不足,也显失公平,公司可等条件成就后,王某实际上取得了该保险利益,再另行主张返还。

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王某无需返还该笔保险费。

案号:合肥中院(2018)皖01民终5870号

2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员工离职后由于用人单位忘记停缴社保而导致单位损失,可否主张员工返还?

实务中存在不同观点。

第一观点认为无需返还

员工所得利益并不属于不当得利,该利益并不由员工自由支配,既不可取现也不可消费,更不可换取其他可得利益,若返还,则有失公平。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返还

该利益构成不当得利,员工是实际受益者,该利益是单位不当给付的损失。

第三种观点认为员工因社保收益后可主张返还

该利益虽为员工所得,但其受益是有条件的,条件未成就时,员工客观上未受益,用人单位可等条件成就时再主张返还。

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公司可主张社保退费

公司可以向社保部门提起行政诉讼主张退还误缴的社保费。

这里笔者赞成第三种方法,分析原因:

其一,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制

民法理论认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

其成立要件有四个: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到财产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具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四个条件必须全部成就,不当得利方可成立。

不当得利成立的,受损失一方可主张受益一方返还该利益。

《民法总则》第122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即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第985条也作了类似规定,并在第986条至第988条进一步做了更加细化的规定。

其二,对“取得财产利益”的认定

一般认为,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指的是一方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取得他人财物,使自己的财产增加,不受年龄、性别、智力等影响,得到利益不受环境制约,获得财产不受时间限制。

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来确定。

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受益人取得该利益后,通常能够对该利益进行占有、控制、管理,否则则不宜认定为不当得利。

本案中,王某虽然名义上取得了公司缴纳的社会保险利益,但客观上王某对该利益并未实际占有,也无法对该利益进行支配和控制,并不符合取得财产利益的本质特征,属于未成就的不当得利,待条件成就时,公司方可主张返还。

二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为什么你的员工那么讨厌团建? 2023-12-07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会觉得团建是对员工的一种犒赏,是福利。然而,很多企业员工其实特别讨厌团建,甚至是深恶痛绝,这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 老板喜欢什么样的员工?老板喜欢员工的表现有哪些? 2023-09-14
    ​究竟老板喜欢什么样的员工?老板喜欢员工的表现有哪些?
  • 菜鸟启动员工期权全量退出计划,阿里巴巴全面收购小股东股份 2025-02-28
    近日,有消息称菜鸟网络已启动员工期权全量退出计划,旨在进一步强化与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业务协同。根据相关报道,阿里巴巴已全面收购菜鸟小股东的剩余股份,并将员工持有的期权转换为长期现金激励。
  • 浙商银行人均薪酬连降两年!反向追薪超3000万 2025-04-09
    在银行业普遍降薪减员的背景下,浙商银行却呈现出"逆势扩张"的独特现象。最新年报显示,该行在员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人均薪酬却连续两年下滑,更首次披露了高达3000余万元的绩效追回金额,引发市场关注。
  • DHR系统好用吗?如何进行员工管理? 2021-12-20
    企业在对DHR系统选型前,首先要搞清楚当前企业发展对DHR系统的需求是什么,DHR系统对于企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否满足和匹配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目前的预算能匹配到哪些系统厂商。那么,DHR系统的好处是什么?如何进行员工管理呢?
  • 员工拒接无期限外派遭解雇 法院:企业违法需赔3万 2025-04-21
    当企业突然下达无明确期限的外派指令,员工是否有权拒绝?深圳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给出了答案——法院最终认定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需支付赔偿金。以下通过具体案例解析劳动者"合理拒绝权"的边界。
  • 如何通过优化员工福利管理真正提升员工幸福感? 2025-02-24
    在员工福利管理方面,企业往往面临如何有效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挑战。红海云建议通过创新的福利设计,注重员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满意度。科学化的员工福利策略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 企业返聘员工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战略价值? 2025-03-12
    近年来,“回旋镖员工”现象引发广泛讨论——企业裁员后重新返聘前员工,既折射出市场不确定性下的灵活用工需求,也凸显了成熟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持续价值。返聘不仅是人才资源的再利用,更是组织韧性构建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度解析返聘决策背后的战略逻辑,并探讨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科学化人才管理。

推荐阅读

  • 人社部最新文件:社保智能化监管的时代来了 2023-07-05
    近期,人社部再次发布〔2023〕34号文,提出将依托金保工程等信息化项目,全面推行人社数字化改革。
  • 社保没交满15年怎么办?能退休吗? 2023-05-23
    很多小伙伴询问:“社保没有缴纳满15年,就一定不能办理退休吗?”近期人社局就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复。
  • 社保和新农合哪个更好?同时买能报销两次吗? 2023-07-31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问:有新农合,能领生育津贴吗?农村医疗算社保吗?两个是否可以同时交?同时交了是不是可以报销两次呢?今天汇总了大家问得最多的几个问题,给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交怎么办? 2023-11-14
    没有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一旦找到工作,在单位缴的就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了,这种时候就很容易发生重复缴费的情况。那么,如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交了,该怎么办呢?
  • 失业期间社保断缴怎么办?失业保险如何保社保不中断? 2025-03-04
    失业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段充满压力和焦虑的特殊时期,而社保的连续缴纳,更是在这一阶段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问,如果失业期间社保断缴了,影响会有多大?失业保险是否能帮助避免社保中断?
  • 手把手教你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流程+注意事项 2025-03-04
    近年来,不确定性逐渐成为许多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课题。在面临失业的情况下,许多劳动者最担心的是如何度过经济上的“真空期”。事实上,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无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保险金为劳动者提供了“安全垫”。今天,我们聊一聊如何顺利申请失业保险金,以及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 缴纳社保15年和30年的人,退休待遇有多大区别? 2023-12-27
    目前,职工只需累计缴满15年社保,就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养老金待遇。然而,随着政策的即将变动,这个缴费年限的门槛预计将逐步提升至20至30年。这一改革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退休时,那些缴纳年限更长的职工将能得到更为丰厚的养老待遇。
  • 失业保险领取期限有多久?各地标准对比+领取攻略 2025-03-04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工作岗位。然而,失业保险领取的期限、金额以及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并非统一,存在地域差异和个体情况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