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为什么企业一谈"绩效"就变成填表打分?三个和尚的故事揭示: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真正的绩效管理应该像教练带运动员,而不是裁判举红牌。
一、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根本区别:目的完全不同
1.绩效考核
- 事后评价:像期末考试成绩单 
- 关注结果:给过去的表现贴标签 
- 典型特征:表格打分、强制分布、秋后算账 
2.绩效管理
- 全程陪伴:像健身教练的指导 
- 关注发展:为未来能力提升铺路 
- 典型特征:目标共识、过程辅导、持续改进 - 案例:某互联网公司取消季度打分后,改为每周1次15分钟绩效对话,员工留存率提升40% 
二、三个和尚的现代管理启示
当寺庙引入真正的绩效管理:
1.目标共识阶段
- 明确约定:每人每周打水3次(可量化) 
- 签订"绩效承诺书"(不是考核表) 
2.过程管理阶段
- 方丈每日检查水缸存量(实时数据看板) 
- 对落后和尚进行挑水技巧培训(能力辅导) 
3.结果应用阶段
- 贡献可视化:公示每人打水量(透明化) 
- 奖励机制:多打的水可兑换休息时间(即时激励) 
三、为什么企业总把管理做成考核?
| 误区根源 | 绩效考核思维 | 绩效管理思维 | 
|---|---|---|
| 时间投入 | 80%精力在填表打分 | 60%精力在过程沟通 | 
| 管理者角色 | 裁判员 | 教练员 | 
| 员工感受 | 被审判的焦虑 | 被支持的成长 | 
数据:盖洛普调研显示,采用绩效管理的团队效能比单纯考核高3.2倍
四、转型实操:3个关键动作
1.把考核表改成"成长协议"
- 示例:从"本月销售额达标率"变为"本月要掌握的3个销售技巧" 
2.用1-2-1会议替代打分
- 模板: 
- 1件做得好的事(具体案例) 
- 2个可改进的点(有解决方案) 
- 1项需要的支持(资源明确) 
3.建立即时反馈系统
- 工具推荐:企业微信/飞书OKR插件+每周点赞功能 
当绩效管理回归"培养人"的本质,就像三个和尚最终发明了轮流值日表+竹筒引水系统——考核是为了不需要考核。记住:裁判只能分出胜负,教练才能创造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