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知识 > 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是什么?

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是什么?

2021-01-25

红海云

现在很多公司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年休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休完。如果员工逾期未申请休假,则视为员工放弃。

这样的规定是否合法有效?又是否潜藏着风险?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是什么?

1

回顾关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案件

某地曾发生一起关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案件:

张某于2018年从技工院校毕业,进入某二手车公司某站点从事销售工作。

公司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职工休年休假,应当事先提出申请;未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本年度年休假。年休假不跨年度计算。”

2019年张某未申请过休年休假。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量骤降,决定关闭该站点,经与张某协商,双方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对于是否该支付2019年度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双方发生争议。

2

关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案件的仲裁审理

这起关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案件是这样仲裁审理的:

公司认为,张某没有申请休假,已放弃了休假权,现在无权要求补偿。

张某遂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19年度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仲裁委支持了张某的仲裁请求。

3

关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案件的案情评析

根据规定,关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案件的评析是这样的: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

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张某入职满一年后,有权在2019年享受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该条文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用人单位享有决定劳动者何时休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第二,用人单位负有安排职工年休假的义务,即休年休假不以职工提出申请为前提,用人单位未安排职工年休假导致职工未享受年休假待遇的,应当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因此,职工放弃年休假权利,只能采用明示方式提出,用人单位不能将职工没有申请休假视为默示放弃。

综上所述,该公司有关年休假的规定,增加了劳动者的申请义务,且要求劳动者采用默示的方式放弃年休假,于法无据。

对张某2019年未休的年休假,公司应当支付张某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逾期未申请休年假,则视为放弃”的规定是否合法?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根据法律条例,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逾期休年假视为放弃”是否合法,但从司法实践看,司法机关普遍不支持这样的规定。

4

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是什么?

员工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因公司原因和自身原因。

一、因公司原因未休假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如果因公司原因导致员工未休年假,公司应给予员工日工资的3倍支付报酬,即除当日应得工资外,还应补偿其2倍工资。

二、因员工个人原因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唯一能视为员工放弃年休假的情形是用人单位主动安排时,员工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这种情况可视为员工放弃年休假。

注意:这里的“放弃”是明示放弃,不是默示,更不能推定放弃。

从实践看,不要年休假的员工真能碰到吗?何况,用人单位还负有举证义务,需提交员工书面放弃年休假的证据,注意,一定是书面放弃的证据!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HR知识汇

(HR知识汇:人力资源知识平台,致力于为HR提供新鲜资讯、丰富干货、温暖交流,由红海云出品,助力HR成长提升。)


本文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哪个好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互联网大厂招聘新方法:闲鱼内推 2020-09-25
    高校新学期刚刚开学,各大公司“抢人”大战已打响。 为了抢夺优秀人才,HR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其中大厂们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招聘手段,就是内推。
  • HR干货:岗位分析方法与步骤分享 2024-08-06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岗位责任制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标配。细致、系统的岗位责任手册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企业尽管有厚厚的岗位责任手册,却将其仅视为形式上的文件,并未真正落实到日常管理中,更没有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 HR必须了解的岗位价值评估方法 2020-07-14
    岗位价值评估是指依据合理的、统一的、事先确定的规则和标准,也就是根据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任职资格、工作复杂程度、岗位工作条件等因素对岗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岗位在组织内的相对重要性和排序的过程。 这是薪酬体系设计的根基,评估结果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后期岗位薪酬定级等一系列工作。
  • 人才测评主要测什么?人才测评的方法有哪些? 2024-09-14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科学、系统地识别、选拔和培养人才,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人才测评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估方法,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那么,人才测评主要测什么?人才测评的方法有哪些?
  • 绩效激励的方法有哪些?绩效激励作用是什么? 2024-03-13
    员工激励方式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组织绩效管理的成效,进而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人本化管理思想的不断输入与发展,对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才能获得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有哪些? 2020-03-16
    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战略高度,就需要认真地学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两大类。
  • 绩效目标设定、分解和追踪方法 2020-10-09
    绩效目标设定、分解和追踪是指HR将企业的战略细分为具体的任务和目标,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上,达到明确每个岗位的目标、激励员工的目的。
  • HR干货:企业实施降本增效的10大方法 2024-06-17
    如今,企业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成为了管理者和决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必须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就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方法。

推荐阅读

  • 事业单位丧假规定是什么?HR看看这些解读吧 2021-12-13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也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人类建立了关于丧假的相关国家法律。那么,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它的丧假规定究竟是什么呢?
  • BPM流程管理系统是什么?企业又是如何实施的? 2022-02-11
    大部分人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了六大模块,而对于这六大模块是怎么被关联起来的却不了解。其实,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关联的点在于流程。这种说法在线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较难发现,但是当企业上线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就会知道流程对于其它模块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串联人力六大模块的BPM流程管理系统。
  • 华为举行军团组建成立大会: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是什么? 2021-11-04
    2021年10月29日,华为举行军团组建成立大会。军团的成立被业内认为是华为在当下环境下所做出的组织变革。究竟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是什么?
  • “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以什么为准?最高人民法院有答复了! 2024-10-24
    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涉及的“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到底是以劳动者申请的数额为准,还是以仲裁裁决为准呢?看看最高人民法院是怎样答复的吧!
  • 苏宁人才培养观有什么特色?苏宁管理者是这么讲的 2022-05-09
    随着“95后”进入职场,职场前辈们的“三观”时常被刷新。面对这群“不按常理出牌”“追求自我”“总想搞事情”的一代,吸引、招聘且保留他们,需要脑洞大开的人才策略。所以,在《中外管理》的专访中,苏宁易购集团高级副总裁、CHO(首席人力资源官)孟祥胜讲述了苏宁对年轻人的人才培养之道,或许可以给不同企业的HR们带来启示。
  • eHR系统管理软件为什么被质疑? 2021-11-19
    众所周知,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新的变化,都伴随着赞成与质疑,eHR系统管理软件也是如此。据很多企业客户反馈,员工质疑抵触eHR系统管理软件是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项目最大的阻力!那么问题来了,员工为什么会质疑eHR系统管理软件?
  • 苏格兰试行一周四天工作制,我国2.5天休假制度什么时候执行? 2021-09-23
    近期苏格兰试推行一周四天的工作制,工人的时间将减少20%,但薪酬不变。而我国2.5天休假制度何时执行呢?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包括什么? 2022-05-18
    在认识了海尔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之后,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看看他们在战略上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