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适配信创生态

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专家解读 > 同意试用期延长,属于再次约定试用期吗?HR该怎么理解?

同意试用期延长,属于再次约定试用期吗?HR该怎么理解?

2021-11-04

红海云

试用期延长,相信职工和HR并不陌生。毕竟对于不太符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但该员工又想留在企业工作这种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延长试用期来判定员工是否能具备留在岗位上的能力。那么,当员工同意延长试用期后,是否是属于再次约定试用期呢?这里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弄明白。

试用期.png

1.试用期延长案例

张某于20201228日入职某保险公司,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2个月,“试用期月工资为8000元,转正后月工资为12000元”,2021228日保险公司就张某转正问题召开评审会议。会上,保险公司认为张某入职已满2个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对业务还需进一步了解,不满足转正条件,试用期需再延长一个月。

张某对保险公司指出的存在问题以及延长试用期的决定并未表示异议。2021331日,保险公司因张某的工作能力仍未到达岗位要求,决定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试用期工资标准向其支付了20213月份工资。张某认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试用期为2个月。

20213月,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转正后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2021525日,张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差额4000元。

2.试用期延长案例争议焦点与分析

保险公司在转正评审会议中决定对张某的试用期延长一个月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本案中,因双方约定的试用期已经达到法定最长期限,虽然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不太满意;但用人单位仍决定继续留用的,应按照转正后的劳动关系对待,用人单位也不能再以试用期不符合岗位要求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了。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立法本意在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而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原则适用于同一连续的劳动关系,即双方在试用期结束后以及续订劳动合同时,均不能再次约定试用期。

转正评审会议中,保险公司因张某在工作中存在不足,而决定延长试用期的做法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应按照规定对张某进行赔偿。

3.试用期延长案例的实践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有约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试用期届满之前,擅自要求延长试用期,是以延长试用期的方式变相再次约定试用期,是属于违反规定约定试用期的。

同时,劳动合同法也规定了,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规定约定试用期,是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是征得了员工的同意,再延长试用期,那么,还属于以延长试用期的方式变相再次约定试用期吗?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是有争议的,存在两个观点:

1)可以协商一致延长,但不得超过法定最长试用期期限。观点一也就是说如果协商一致延长了试用期,只要延长后总的试用期不超过法定试用期期限,也是合法的,不属于再次约定试用期。

2)不可以延长,协商一致延长试用期视为再次约定试用期。观点二则认为不可以延长,即使是得到了劳动者的同意,延长试用期亦视为再次约定试用期。

其实,不同法院在处理这种案件事情的观点倾向不同,建议尽量避免发生延长试用期的情形,即使已经取得劳动者的同意,日后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也有可能要面临支付赔偿金的风险。如果劳动者已经离开用人单位,之后再次入职的,此时需要根据劳动者离开公司的时间长短以及再次入职的岗位性质进行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再次约定试用期。如果离职时间不长,且再次入职岗位与之前的岗位相同或者相近,则不应再次约定试用期,如离职已达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劳动者再次入职的,因时间久远,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工作要求,以及劳动者的工作能力、职业期待等均可能出现变化,该种情况下给予双方一定的考察期。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HCM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PaaS平台、Open 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HCM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互联网、地产、金融、医药、教育,汽车、物流、新零售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本文标签:
人事管理系统
生育保险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试用期不买社保发生工伤咋处理?HR必看 2023-08-23
    究竟试用期不买社保发生工伤咋处理?HR必看。
  • 职位晋升后是否能再次约定试用期?上海人社局有话对HR说 2021-12-08
    试用期,一直是HR在进行员工管理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考题。那么,考题千千万,不知道HR你是否能答对“职位晋升后是否能再次约定试用期”这道题呢?
  • 试用期可以延长吗?能延长多久? 2024-11-15
    试用期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系建立的重要阶段,备受关注。然而,许多企业在面对能力不突出的试用期员工就会产生延长试用期再继续观望的想法。到底试用期可不可以延长呢?能延长多久?
  • 试用期工资怎么算?试用期工资是正式工资的多少? 2021-11-23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考察期,也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的考察。究竟试用期工资怎么算?试用期工资是正式工资的多少?
  • 看完这十条,HR才懂什么是试用期? 2021-11-17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后,需要与员工约定试用期时。所以,作为HR,需要按照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之外,也需要注意以下10条规则,尽量避免法律风险。
  • 员工试用期管理HR该怎么做? 2021-11-12
    众所周知,HR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的试用期管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和留住人才。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事务过于繁杂,所以一些HR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在试用期管理上,以致于出现问题时总不能很好地应对。为此,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关于试用期期间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试用期纠纷有哪些?HR该了解什么? 2021-11-05
    在HR整个职业生涯中,遇到劳动纠纷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而想要避免纠纷,HR就要从更深的角度来了解其含义和法律规定。那么,试用期纠纷作为劳动纠纷中的一部分,它会有哪些情形呢?HR又该了解什么内容?
  • 试用期迟到两次就被解雇 企业此举合法吗 2023-11-20
    迟到,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大的违法乱纪,但有人却因为试用期迟到仅仅两次就被解雇了。因为迟到,试用期解雇此举,企业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呢?此举到底合法吗?

推荐阅读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2022-05-23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而言,他们的成功往往离不开两样东西,一个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商业战略,而另一个则是能激发人才为其终身奋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拿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讲,它成功激发了无数个员工产生愿意为它奋斗终身的念头。那么,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有其发展和优化的过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怎么形成的呢?
  • 员工搞“精神性离职”,怎么办? 2024-08-22
    所谓精神性离职,就是尽管员工仍在公司中继续工作,但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他们已经离开了公司。在现代职场中,精神性离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员工搞精神性离职,企业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 女职工休生育奖励假被开除?HR看看法官如何判 2021-12-14
    依据《广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及《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广东省的女职工生育符合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除享有98天产假待遇外,另享有80天的奖励假。不过日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女职工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关于广东的一则案例:在广东一家电器公司工作的女职工,因为休生育奖励假,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那么,案例经过究竟如何,该公司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呢?
  • 15省份发布2021年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2022-06-07
    截至6月5日,至少已有15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那么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 长沙一公司HR称喜欢双休的没事业心:双休日加班工资怎么算? 2022-04-08
    近日,网友发文反映,因在找工作时与HR谈双休,遭HR嘲讽喜欢双休的没事业心。到底双休日加班工资怎么算?
  • 台积电宣布今年扩招8000人:人才招聘方案怎么做? 2022-03-10
    台积电校招活动已启动,今年预计招募超过8000名新员工,到底人才招聘方案怎么做?
  • 腾讯应届生泄露工资被开除:同事问工资怎么回答? 2021-03-05
    此前腾讯一名应届生因泄露自己的工资被开除,那如果是同事跑来问“你工资多少?”,这要怎么回答呢?
  • 2021年年终奖普遍提升:年终奖怎么发才能激励员工? 2022-01-12
    中智咨询发布了《2021年企业年终奖发放计划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年终奖普遍提升。究竟年终奖怎么发才能激励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