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知识 > 招聘很难?分享招聘人员必读35本人力资源书籍

招聘很难?分享招聘人员必读35本人力资源书籍

2023-11-17

红海云

  在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招聘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革命。过去单一的简历筛选和面对面面试的方式正在被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策略和重视工作文化的方法所取代。为了跟上这一发展趋势,招聘人员、经理乃至公司高管们都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这35本面向招聘人员的书籍将教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从基本的招聘概念到数据支持招聘的最新创新。 

  1、《谁》

  书名有点奇怪,但本书中包含的见解对招聘人员和招聘经理来说至关重要。你将了解为什么招聘经理平均会犯这么多错误,以及为什么这些错误代价如此之高,通过定义结果、提出正确的面试问题并强调正确的要点来获得你想要的候选人,将成功招聘率从50%提高到90%。

  2、《安静》

  不管你喜不喜欢,招聘过程往往偏向于外向的人,内向的人在标准的面试过程中往往表现不佳,这将你的招聘池限制了多达50%。这本书将帮助你敞开心扉招聘内向的人,并教你让面试过程对内向者更加友好。

  3、《社交媒体招聘》

  由于标题不那么令人兴奋,封面看起来像是属于大学图书馆的,你可能会想错过这个,社交媒体招聘的想法对于任何想要跟上现代求职和网络世界的招聘人员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你将看到公司如何成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招聘,并学习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你自己的业务中,你将学习如何开始和结束该过程,你将了解如何计算你的社交媒体招聘投资回报率。

  4、《用头脑招聘》

  作为招聘书籍中的现代经典之作,《用头脑招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前提:你应该根据绩效进行招聘。基于绩效的招聘包括寻源、筛选、面试和招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了解顶级候选人如何看待他们获得的工作。

  重点是工作要求,而不是技能和经验,以职业为导向的网络,而不是工作委员会的帖子以及分析候选人的背景而不是申请表。

  5、《招聘态度》

  虽然一些公司根据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在寻找候选人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墨菲认为他们做错了。相反,他写道,他们应该关注候选人的态度,他引用了自己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来支持他的说法,即良好的态度比特定的技能更重要。

  6、《创意招聘》

  招聘过程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面试也不例外,但传统模式已经过时、低效、无效(也许最重要的是,没有乐趣),这本书帮助招聘人员和招聘经理找到预设答案背后的候选人。

  巅峰模型是一个七步面试过程,可帮助你了解候选人难以表达的能力,例如创造力、好奇心和真实性。

  7、《招聘101》

  招聘101涵盖了招聘成功的15项基本技能,包括社交媒体、招聘营销、电话推销和面试,并非所有15项技能都适用于你的工作,本书将帮助你掌握基础知识,并成为更好、更全面的招聘人员。

  8、《聪明的招聘》

  最重要的是,成功的招聘人员需要能够读懂人,他们需要了解其他人在几次面试中难以识别的动机和能力。这并不容易。Mornell博士向面试官展示了如何判断候选人是否适合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组织契合度,这在面试过程中经常被忽视。

  9、《人才力量》

  如果你认为你的工作是关于建立劳动力,那么你的目标太低了,你需要努力创造一支人才队伍。这本书将帮助你改变对公司员工的看法;你会看到他们不只是在那里工作,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公司向前发展,你的工作是找到最有才华的人来帮忙。

  10、《如何雇用A级球员》

  你将学习如何改变思维方式以更好地吸引顶尖人才,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站进行招聘,以及如何将当前的B级球员转变为A级球员,这是一份多合一的指南,可帮助你充分利用员工。

  11、《从优秀到卓越》

  由于你正在寻找能够帮助你的公司取得成功的人,因此这些信息将对你有用。

  根据一项长期研究的结果,柯林斯着眼于将好公司转变为伟大公司的因素,管理、纪律、企业家精神和技术都发挥着作用。如果你在招聘候选人时牢记这些事情,你将帮助你的公司实现飞跃。

  12、《精益招聘》

  招聘人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益招聘将帮助你加快速度。通过确定正确的要求、发布有效的招聘广告、使用你的个人网络和有效地面试,你可以显著减少填补公司职位空缺所需的时间。

  13、《远程》

  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为员工提供在家工作的能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看到了显著的好处。作为招聘人员,你需要了解这一趋势,并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你自己的招聘流程。

  14、《高速招聘》

  你什么时候开始招聘流程?当有人离开你的公司时?Wintrip说这是错误的做法。相反,他认为,你应该不断培养一批表现最好的人才,你可以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雇用他们。这种持续的招聘过程将导致贵公司始终可用的高素质员工流动,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做事方式。

  15、《点球成金》

  如果不出意外,《点球成金》展示了智能招聘的力量。你可能没有试图弄清楚从你的团队中培养哪些球员,这本书将激励招聘人员,帮助你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你的资源。

  16、《最佳团队获胜》

  数据科学已经改变了无数行业,但许多招聘人员仍在使用旧方法。亚当·罗宾逊(Adam Robinson)提出了一种新的招聘思维方式,借助数据驱动的工作简介、候选人记分卡、能力评级和其他数据驱动的工具,你将更有信心招聘到合适的候选人。

  17、《文化密码》

  作为招聘人员,维护公司文化不是你的主要职责之一,在选择将谁带入公司时,你在塑造公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着眼于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团体,并确定了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引人入胜的文化的行动和策略。

  18、《招募摇滚明星》

  “百分之九十的业务问题,其实都是变相的招聘问题。”当你这样想时,你不禁会看到为你的公司聘请摇滚明星的至关重要性。

  19、《招聘前要问的96个很棒的面试问题》

  这本书进入第三版是有原因的:它已成为招聘领域的中流砥柱,并且是可用的顶级招聘书籍之一。这些面试问题抓住了你正在寻找的真正品质,并绕过了每个人准备在面试中给出的典型答案。你不必问所有96个问题,但你一定会在此列表中找到正确的问题。

  20、《Topgrading:提高公司绩效的行之有效的招聘和晋升方法》

  根据斯马特博士的说法,有三个问题导致招聘不力:不诚实、信息不完整和缺乏可验证性。最高评分方法可帮助你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以提高你的招聘成功率。

  21、《工作规则》

  拉兹洛是谷歌的前人力运营高级副总裁,但这本书并不是关于谷歌的。它是一本指导人事经理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和对人类心理学的理解,建立最聪明的团队的指南。

  22、《如何成为一个包容的领导者》

  为什么你会喜欢它:你如何创造一种归属感?詹妮弗通过她的包容性领导连续模型,向你介绍成为包容性领导者的四个阶段:不知道、意识到、积极和倡导。你会知道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位置,学会如何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成为最好、最包容的自己。

  23、《心灵地图》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视角相比,将帮助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同理心和人际关系。这本书利用有科学依据的事实和研究,探讨了87种人类的情感和经历,并绘制了一个框架,利用它们来培养有意义的关系。

  24、《重置》

  这本书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提供了发人深省和实用的见解,并为领导者介绍了如何重新构想一个更好的工作场所的框架。

  25、《逆向工作》

  这本指南由前亚马逊高管撰写,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独特的领导原则和实施机制,使用了具体、实用的例子,可以应用于任何规模、任何职能的组织,包括招聘。

  26、《文化密码》

  为什么你会喜欢它:在这本纽约时报畅销书中,你将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坚实的团队,使用成功组织的见解,如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六队,皮克斯和Zappos,提供了触发学习、鼓励合作、建立信任和促进积极变化的具体策略。

  27、《情商领导》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领域的新手,或者正在上学,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你将深入到一个概念模型,重点是成为一个具有情商的领导者-成功领导的关键特征。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你会在每一章的结尾用问题来反思你自己的经历。

  28、《人才之战》

  为什么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探讨了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如何评估、选择和培养他们的世界级人才。你将通过了解员工的性格来探索如何停止仅仅依靠经验和硬技能来招聘。

  29、《执行》

  拉里是通用电气前高管和霍尼韦尔前首席执行官,他和拉姆就如何在工作场所取得切实的成果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又专注的方法。你将学习如何将人员,战略和运营-每个业务的三个核心流程-与现实世界的案例研究联系起来。

  30、《有目的的包容》

  为什么你会喜欢它:结合研究,统计数据和真实的故事,Ruchika强调了使用框架建立归属感文化的重要性,读者可以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她还介绍了工作场所的有色人种女性,以确保团队创造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31、《文化变革指南》

  作为职场文化变革方面的专家,西沃恩将向你介绍文化转型的四个步骤。你将深入学习诸如分析你的文化在哪里被打破或缺乏价值,以及如何突破根深蒂固的模式来改变你的公司心态等课程。

  32、《不安全感的智慧》

  虽然不是一本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的书,但哲学家艾伦·沃茨(AlanWatts)关于在此时此地找到满足感的原则——比如练习积极倾听以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对任何人力资源或人才招聘主管都有好处。

  33、《不可抗拒》

  作为一名著名的行业分析师和研究人员,贝尔辛提出了一种思考组织设计、员工敬业度和员工发展的新方法,他将数十年的研究和领导理论提炼成7条实用的管理原则,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味。

  34、《强大》

  对于那些刚开始从事人力资源或管理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你将了解到,通过将公司文化作为企业的支柱,创新思维如何影响公司的成功。

  35、《当他们赢了,你赢了》

  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在职场教授的技能,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的框架,你可以遵循它来培养一个更快乐、更高效的团队。作者提出了三大原则——方向、指导和职业——作为一个可测量和可预测的模型,可以提供更好的员工敬业度和更好的业务成果。

红海eHR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RedPaaS平台、Red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云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国企事业单位、地产、银行、医药、物业、物流、餐饮、服饰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推荐阅读

  • 人力资源汇报很重要!事关企业的成败! 2025-03-14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人力资源部门的汇报结构已不再仅仅是组织架构中的一个简单选择,而是关乎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决策。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力资源汇报结构对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企业在设计这一结构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 国内人资系统与国外HR软件相比有什么优势之处? 2021-09-01
    国外很多企业都有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人力资源软件的发展比我们要早得多。因此,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在系统技术和应用上比国内更成熟,在功能应用上更全面,这是国外系统的优势。但是,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是有区别的。很多国外系统品牌对国内企业不太了解,不适应国产化的需要。而且价格都很高,不适合国内中小企业。那么,国内的人力资源系统相比国外的人力资源软件有哪些优势呢?
  • 如何利用DHR软件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 2023-10-12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企业面临着用高效的方式管理人力资源的挑战。在这个场景下,DHR软件作为一种必备的软件工具,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它不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还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进行人才盘点和培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后提供企业战略发展决策数据。
  • 818人力资源日对企业文化有什么影响? 2024-08-16
    818是什么节日呢?其实是中国人力资源日。818中国人力资源日作为一个专门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节日,它不仅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更是对企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契机。818人力资源日对企业文化有什么影响呢?
  • 人社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024-05-23
    人力资源不仅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也是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面对未来竞争、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 人事行政管理软件如何助力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变革? 2021-10-09
    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依赖于其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中的人才能够稳定、持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快速的发展往往会带来一些企业管理实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人事行政管理软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是什么?一文详解 2024-01-05
    1996年,Dave Ulrich提出“提出三支柱(COE、BP、SSC)模型,改变了所有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实践,并于2001年引入中国。如今,企业对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愈发迫切,但传统的职能划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需求。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是什么?
  • 案例分享: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2023-08-21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一种被越来越多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通过将企业中各业务单元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处理,构建集中的服务中心,实现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标准化、统一化和高效化。不过,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结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