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力资源资讯 > 解码“辞职潮”:HR如何度过这场“春季大考”?

解码“辞职潮”:HR如何度过这场“春季大考”?

2025-01-29

红海云

一年一度的节后“辞职潮”正在悄然上演。这是一场HR无法回避的大考,对于企业来说,它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挑战。春节后,一面是企业紧锣密鼓的招贤纳士,一面却是员工递交辞呈的漩涡。这个黄金节点,不仅成为企业招聘的新起点,也成为留才的一场持久战。

辞职潮,究其本质,不仅仅是个人职业选择的一次调整,更是企业文化生态的深度反映。在这场战役中,HR仿佛被推上了第一线,他们不仅要解决燃眉之急——“如何快速补充离职员工的空缺”,更需要深思“如何真正留住核心人才”。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辞职潮,都是对企业留才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检验。

那么,作为HR,面对辞职潮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01 为什么节后辞职潮“准时上演”?

知乎上一句经典的解释是——“每逢过年,辞职在路上,别问为啥,假期给了我思考人生的时间。”这句戏言道出了“辞职潮”背后的真实心理动因:

1. 重新定位职业规划

春节假期成了员工思考职业生涯的“暂停键”。人们有更多时间与家人交流、与朋友比对,重新审视自身工作与生活状态。如果现有工作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离开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2. “年终奖兑现”后的逃离

对于不少员工而言,节前拿到年终奖,节后正式告别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模式。这是用最小成本达成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选择。

3. 因“不合理”沉淀的不满情绪爆发

无论是薪酬福利的不公平,还是对公司文化的疏离感,甚至与主管的摩擦,这些问题往往在年度总结和假期沉淀中被进一步放大,最终演变为“离职行动”。

辞职潮不是独立发生的事件,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企业日常运营的问题。因此,它值得每一位HR去深究应对,更需要企业管理层未雨绸缪。

02 谁是值得挽留的人才?HR如何分层应对?

知乎上曾有人说,“离职不可怕,可怕的是离开的那些人是无法替代的核心人才。”这句话点明了HR工作的要害——不是每一位递交辞呈的员工都值得挽留,但关键是HR如何准确判断“哪些人该留,哪些人可放。”

针对这点,我们可以参考“企业员工分类模型”,将员工划分为“钢、铁、锈、渣”四大类型:

1. 钢型员工

特性:能力强、归属感高

这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占据了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位置。一旦钢型员工产生离职意图,往往是某种强烈信号——可能是工作倦怠,也可能是对职业上升空间的不满。对于这类人员,HR需要第一时间介入,优先了解其离职的诉求与原因,并通过高度定制化的挽留策略,确保这样的关键资源不流失。

2. 铁型员工

特性:能力强、归属感低

铁型员工大多处于企业的“中坚层”,通常是入职3-5年经验丰富的岗位高手。与钢型员工不同,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较低,更多地看重岗位晋升与资源配置。如果企业未能及时提供长期规划或规则化的成长机制,铁型员工很容易跳槽。要挽留此类员工,HR需关注其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赋予信任+机会倾斜”的方式,增强他们的黏性。

3. 锈型员工

特性:能力低、归属感高

锈型员工虽缺乏足够的能力,但通常对公司忠诚度较高。这类员工往往适合稳定的非关键性岗位。对于他们,HR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和工作调整提升其角色适配度,但不必在其因离职而感到焦虑。

4. 渣型员工

特性:能力低、归属感低

无论从胜任能力还是文化适配来看,渣型员工都不具有长期价值,他们的主动离职反而可能为企业减负。重点在于,企业须避免因不合理招聘或管理机制的漏洞,导致渣型员工的比例持续扩大。

综上,HR的留才重点——主要锁定在“钢型”和“铁型”员工身上。这两类人员不仅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重要竞争力。

03 节后辞职潮,HR的行动指南

如果将辞职潮比喻为一场战斗,HR应优先从“保障现有人员稳定”入手,同时推进“招聘与内部优化”并行的策略。以下措施,或许可以为HR提供一些灵感。

(一)关注文化建设,营造归属感

企业文化的吸引力,是最强的人才保留密码。

研究表明,薪资涨幅的激励效应通常只能维持三个月,而企业文化却能够激励员工长期扎根并付诸努力。HR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跨部门交流、员工分享会等形式,建立更强的内部凝聚力,让员工找到共同的价值共鸣。

(二)提前判别风险员工,主动沟通

在辞职潮来临前,HR需要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员工摸底”:通过团队会议、1对1谈话和问卷调查,挖掘潜在流失风险最高的员工名单,并组成应对梯队,对其加强精细化的关注与保留工作。真诚的沟通不仅能彰显企业的重视,还能通过心理安抚缓解员工流失倾向。

(三)为想走的员工“开后门”

离职未必是坏事,HR可以协助员工在企业内部进行横向调岗,最大限度减少因为团队不和或岗位适配性不佳带来的损失。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保留优秀员工,还可提升企业管理的灵活性。

(四)薪酬公平化,激活正向回报

辞职潮的一个重要诱因往往是薪酬体系的不合理。因此,HR应该主动优化薪酬评价机制:将岗位职责与贡献度挂钩,避免薪资倒挂或不公平问题。此外,增设类似绩效奖金或福利积分等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员工找到额外成就感。

(五)聚焦“长效留才模式”的培育

多数HR在应对辞职潮时焦虑于短期的招聘与离职补缺,却忽视了真正的根本——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留才体系。一个稳定和正向的企业文化,是穿越任何辞职潮的稀缺资源。

结语

节后辞职潮固然是一项挑战,却也是HR优化企业员工管理体系的一次契机。通过不断调整对于人才的关注视角,从单一的招募转向更全面的“保留”“培养”与“调动”,HR的价值将从“反馈型”转变为“战略型”。

“每次辞职潮的成本,是企业年薪的150%,而核心人才的流失代价不可估量。”唯有构建以文化为核心、以人心为纽带的企业环境,方能彻底消解辞职潮的余波,实现真正的“稳中求胜”。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推荐阅读

  • 工伤赔偿,HR知道员工获得的条件有哪些吗? 2021-04-08
    我们都知道,工伤认定是申请工伤赔偿的重要程序之一,也是较难评判的一个环节。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员工获取工伤赔偿所需条件有哪些”的相关信息。
  • 女职工三期政策下,HR该如何管理? 2021-08-04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对于女职工三期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劳动争议十分常见,因为这一特殊群体涉及了许多内容,包括薪资待遇发放、工作岗位调整、劳动关系处理等等,每一个环节处理起来可谓是步步惊心,因此,用人单位非常容易产生混淆和陷入误区,从而导致纠纷的出现。那么,在实践中,HR究竟该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呢?以下是几个步骤,不妨试试看:
  • 工伤赔偿中的“劳动能力鉴定”,HR需要了解什么? 2021-04-12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HR你知道吗?当工伤职员经过工伤认定与工伤治疗后理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而只有得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才可以确定工伤赔偿金额。那么,关于工伤赔偿中的“劳动能力鉴定”,HR需要了解什么呢?
  • 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包含哪些内容?HR该如何申请? 2021-06-10
    为全面提升全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机能,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推动上虞区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绍兴市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绍应急〔2020〕21号)、《上虞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虞政办发〔2020〕13号)要求,结合上虞区实际,现就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制定实施细则。那么,关于该地区这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内容,HR需要了解什么?又该如何申请呢?
  • 产假争议焦点,HR你怎么看? 2021-06-24
    在如今信息透明的社会中,企业会遇到不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但其实更多需要解决的是劳动关系问题,比如因产假问题所产生的劳动争议。在这类争议中,有些是企业HR人员与职工进行协商后成功达成和解。但有一些则是无法达成和解,最后需要法庭来做出判断。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则案例,并围绕“产假期间,究竟该按什么标准支付工资”该话题焦点来进行剖析。
  • 工伤赔偿,HR知道索赔项目有哪些吗? 2021-04-07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每个企业不可能永远都是屹立不倒的,它可能会遇到经营不善,或者资金断流,又或者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重大事故,比如员工工伤索赔工伤赔偿。因此,HR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角色,不仅仅是需要能够在员工遭受伤害时,迅速做出反应,同时也要能够了解与工伤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企业和员工的权利。因此,为了更好让HR迅速掌握工伤赔偿相关信息和做出相应对策。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青岛市工伤赔偿中,当员工遭遇工伤时,可以索赔项目包括哪些?
  • 什么企业需要HR人事考勤管理系统? 2022-02-10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考勤一直是企业需要重点管理的方面,其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效益。只不过当前大部分企业还只是使用考勤机设备进行简单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考勤机设备投入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企业也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还没有对HR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优势产生概念。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那么就需要上线HR人事考勤管理系统。
  •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地位如何发挥? 2021-08-10
    就当前的国际经济来讲,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成为企业升级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了。而我们知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是组织为达到战略目标,系统地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和管理的模式,它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在认识了何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之后,接下来我们的关注点就落到了如何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地位,保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