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专家解读 > 综合工时制加班费如何计算?HR听听律师有话讲

综合工时制加班费如何计算?HR听听律师有话讲

2021-10-21

红海云

近年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少存在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情形发生。对于实行综合工时制的企业,劳动者在维权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加班费应该如何计算。同时对于菜鸟HR来讲,也不太清楚法律是如何规定综合工时制加班费的。为此,下面就结合劳动法相关法律规定,以具体案例就综合工时制度下加班费的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加班费.png

1.综合工时制加班费经典案例

小李于2016年3月1日入职某工业企业,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该企业实行综合工时制。小李自入职起已与该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8000元(不含加班费),工时制度为综合工时制,三班两倒,每班12小时,白班早八点到晚八点,晚班晚八点到早八点,合计每月20个班,每月工作时间240小时,小李于2020年7月1日因个人原因离职。

2.综合工时制加班费计算分析

上诉案例中,小李的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可向用人单位主张加班费,小李可主张的加班费包含两部分,一是超时加班费;二是法定节假日加班费。

关于小李超时加班费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以及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现行有效),劳动者每月工作时间为20.83天,每天8小时,实行以月为单位的综合工时制的企业,工作时间每月不超过166.64小时,如果超过法定的工作时间,按延长工作时间的1.5倍计算。所以,小李每月综合计算加班时间为73.36小时(240-166.64),加班月份从2016年3月1日到2020年7月1日,共计52个月。先计算小李每月平均每小时工资为45.98元(8000元÷21.75天/月÷8小时),再用小时工资乘以每月加班时间73.36小时,再乘以1.5倍,合计263101.24元。

关于小李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以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加班,不可调休,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三倍工资报酬。根据小李的工时制度,可知小李每天上班,节假日也无休息。从2016年3月1日到2020年7月1日,共有法定节假日47天,小李的日平均工资为367.82元(8000元÷21.75元/月),再按3倍计算,小李的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合计51862.62元。

综上,用人单位应当向小李支付加班费314963.86元。

3.综合工时制加班费案例之律师知识拓展

实践中,关于综合工时制超时加班费的计算要更加复杂,一般的方法为,先确定加班的月份,看是否有法定节假日,有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要另行单独计算。确定加班的具体月份以后,再计算该月超时加班的时间,要以小时为最终的计算单位;算出超时加班的时间以后,再计算当月的平均小时工资,因为劳动者每月实际发放的工资并不相同,这里的计算量比较大;最后以超出的工作时间乘以当月的平均小时工资,再乘以1.5倍就能准确计算出超时加班费。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不论是何种工时制度,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先确定加班天数,再根据当月工资计算得出当月平均日工资,乘以3倍就是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需要说明的是,例如,春节假期,法定节假日应当为3天(初一初二初三),并不是7天,另外4天属于休息日调休,休息日调休加班的话,是按2倍计算工资报酬。

看到这里,相信HR以及职工们就能知道综合工时制加班费该如何计算了。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一句:企业应该避免这类压迫员工加班时间且未给加班费的现象,毕竟,国家法律都有明确规定关于员工加班以及加班费的计算标准,所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是确保企业不陷入劳动纠纷的有效手段。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HCM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PaaS平台、Open 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HCM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互联网、地产、金融、医药、教育,汽车、物流、新零售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本文标签:
人事管理系统
生育保险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加班费计算基数包括绩效工资吗?HR看看法院怎么讲的 2021-10-18
    对于加班费,每家企业设定的计算标准都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围绕“加班费计算基数是否包括绩效工资”争议的相关案件,看看法院究竟是怎么判的。
  • 加班工资VS加班津贴,你清楚吗? 2023-08-11
    加班工资VS加班津贴,你清楚吗?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加班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在加班问题上,企业与员工之间往往存在争议,其中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是加班津贴与加班工资的关系。
  • 加班费与哪些问题有关联?HR快来看看 2021-10-12
    对于HR来讲,加班费并不是随意计算就可以的。它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信息来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准确的加班费。那么想要知道加班费怎么算?就需要关注到以下这些问题:
  • “996”“007”这样加班拿不到加班费?HR听听法官怎么讲 2021-10-08
    2020年,在疫情趋势逐渐好转后,很多企业为了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会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工作。所以不少劳动者的工作状态又变成了“996”“007”。但是并不是所有加班都能要到加班费的,HR你知道吗?
  • 下班微信回复工作内容算不算加班? 2024-09-26
    下班微信回复工作内容算不算加班呢?下班之后,如果公司同事或者领导在微信上问到工作相关的内容,回复一下应当是顺手的事情,应该算不上加班,真的是这样吗?请看下面的案例。
  • 事业单位有加班费吗?HR看看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例怎么判... 2021-10-28
    相信在HR漫长在职业生涯中,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即事业单位有加班费吗?其实,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资采取固定结构、标准核定的方式发放,事业单位本身并无多大的自主权,不能随意增加项目和金额,加班费不属于事业单位工资构成部分。那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帮助HR更加深刻地记忆这个点。
  • 去哪儿网因让员工加班被罚:加班没有加班费违法吗? 2022-02-23
    近日,去哪儿网因让员工加班被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处以罚款。那么加班没有加班费违法吗?
  • 告别996加班时代:科技公司掀起“强制下班”新浪潮 2025-03-13
    在职场内卷愈演愈烈的当下,一场由科技巨头引领的"反加班"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从强制关灯到AI赋能,大厂们正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职场文化,告别996加班时代,开启高效工作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 组织架构调整工具如何批量调整? 2025-09-15
    红海云关注到,随着企业扩张与业务转型,组织架构批量调整成为HR管理的高频操作。无论是制造业的生产线优化,还是互联网企业的敏捷团队重组,批量调整工具能让组织变革更加高效、精准。本文将结合行业实际,解析批量调整工具的操作逻辑、应用场景和企业实操经验,助力管理者突破传统人事管理瓶颈。
  •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2022-01-25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世界各地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滑,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企业降本增效,建立信息化管理流程,可以说对企业创造了诸多价值。
  • 企业如何有效推行排班软件? 2022-04-27
    事实上,排班软件最难的不是选型开发,而是上线后的推广使用,很多企业往往会在这一步夭折。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推行让员工认可使用不被抵触,一起看看吧:如何推行排班软件?
  • 茅台大规模招聘人均年薪13万:企业如何定岗定编? 2022-07-05
    近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义兴酒业分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0名管理、生产人员以及793名工人,人均薪酬待遇税前约13万元/年。到底企业如何定岗定编?
  • HR如何推广企业雇主品牌? 2021-11-17
    强大的雇主品牌不仅能够提升内部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而且在吸引外部优质人才方面也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么HR如何推广企业雇主品牌?
  • 企业如何选择云招聘管理系统? 2022-02-17
    “云”系统是近几年才火起来的概念,所以很多企业都对这类系统十分感兴趣。那么,“云”系统包括很多类,其中就有云招聘管理系统。俗话说:选型有技巧,系统选对没烦恼。所以,企业如何选择云招聘管理系统呢?
  • 找HR软件供应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RFP又该如何做! 2017-04-14
    找HR软件供应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只要是选择HR软件外包的企业,都必然做好供应商的选择。不过市场上这么多的软件厂商,企业如何才能不被市场所误导,做出比价并准确的选择呢?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多年的经验总结:如何做好供应商初选和RFP的缩写。
  • 企业解雇的正确对策:如何管理团队士气? 2024-12-05
    解雇不仅仅是简单地结束雇佣关系,它涉及复杂的法律框架、道德责任以及对企业和员工的深远影响。在解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平衡组织的战略需求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特别是防范解雇打击团队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