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国企管理知识 > 国企深化改革中组织瘦身健体的“三定”策略,你了解多少?

国企深化改革中组织瘦身健体的“三定”策略,你了解多少?

2025-04-18

红海云


01


 转型在即,瘦身健体正当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企深化改革的政策法规,为国企组织瘦身健体及“三定”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引导方向。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原则,这要求国企在组织架构搭建上需更加契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组织瘦身健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
从优化资源配置角度来看,相关政策要求国企聚焦主责主业。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三个集中的提出,各地均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
在此转型趋势下,国企需要通过组织瘦身健体,清理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以及低效无效资产,让资源能够精准投入到核心业务板块,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政策鼓励国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这意味着组织瘦身健体过程中的“三定”工作,要围绕打造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展开,通过合理定岗、定编、定员,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多管齐下,瘦身健体方法多

在国企语境下,组织瘦身健体具有多方面的具体内涵。首先,精简层级是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减少企业内部过多的管理层级以及法人层级,打破因层级复杂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例如,以往部分国企存在管理层级多达七八级甚至更多的情况,经过瘦身健体改革,央企普遍将管理层级控制在4级以内,地方国有企业管理层级也多压缩到3级以内,使得决策传达与执行更为迅速、精准。
减少法人户数也是关键目标,即对那些无实际经营业务、无人员的“空壳企业”,以及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效益低下的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清理退出、注销清算等方式进行整合或清理。像一些地方国企通过排查梳理,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法人企业数量的大幅压减,如某市要求市属国企至2024年底,国企法人企业数量较2023年末数压减20%以上;至2025年底,国企法人企业数量较2023年末数压减30%以上。
同时,提升低效企业也是组织瘦身健体的重要方面,国企需要对所有子企业开展人均创收、人均创利水平综合研判,针对业务相同或高度重合的子企业、年收入少于一定标准的低效微效企业,运用清算注销、吸收合并、减资、子公司变分公司、产权转让、外部股东增资等适用方式进行专业化重组整合,促使这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产出。

图片

组织瘦身健体对国企整体运营效率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层级精简、法人户数减少以及低效企业整合等举措,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让企业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上。例如,某国企在实施瘦身健体方案后,预计年度运营成本降低15%,相当于节约了大量资金用于其他关键领域。
另一方面,优化后的组织架构能够促进部门间协作更加顺畅,信息流通更加高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决策速度与质量,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最终提升国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03


聚焦问题,“三定”内容要抓准

(一)定岗

1.岗位设置依据

在国企组织瘦身健体的过程中,定岗是基础且关键的环节,而岗位设置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首先,企业战略是岗位设置的重要指引,例如某省属企业,其战略定位是聚焦煤炭资源整合与清洁利用,围绕这一核心战略,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化工等业务板块梳理出对应的岗位,像设立智能化采煤技术岗以提高开采效率、清洁煤化工工艺研发岗助力环保型煤化工发展等,确保岗位与战略紧密契合,让企业的人员配置能够服务于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业务需求同样是岗位设置的关键依据,以某省铁投集团为例,其业务涉及铁路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根据不同铁路项目的建设需求,设置了项目前期规划岗、工程招投标岗、施工现场管理岗等;在运营阶段又有客运服务岗、线路维护岗等,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细致分析,精准确定每个环节所需岗位,保障业务顺利开展。
第三,工作流程也是岗位设置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某大型汽车制造公司,随着新能源车产品种类增多,在引入华为IPD研发流程后,在原有工作流程基础上需要各部门更高效协作,这就需要对原有各环节的职责进行梳理,设置如产品经理或系统工程师等岗来协调各工序间的衔接、强化产品从研发到创效的全流程,使岗位设置符合工作流程的连贯性与合理性要求,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岗位分类与整合

国企常见的岗位分类方式包括管理类、业务类、技术类、操作类等。
管理类岗位侧重于企业的组织协调、决策制定等工作,如部门经理、项目经理等职位;业务类岗位聚焦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开展,像销售业务岗、市场拓展岗等;技术类岗位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等,例如化工企业的研发工程师岗、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岗;操作类岗位则更多涉及具体的生产操作、设备维护等工作,比如流水线上的装配工岗、工厂的设备维修岗等。
在整合岗位方面,不少国企通过整合关联度高、职责相近的岗位实现“一岗多能”。
例如某能源投资集团,旗下涉及资产运营、产业投资等多个板块,原各板块都设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岗位和数据分析岗位,集团在组织瘦身健体过程中,将这些分散但职责相近的岗位进行整合,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还要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了“一岗多能”,减少了人员冗余,提升了工作效率。
还有某新区开发型集团企业,将不同子公司中负责简单文案撰写、会议组织等事务性工作的岗位整合为综合行政岗,统一处理相关工作,让员工在承担多项关联工作任务中锻炼综合能力,也使得企业内部沟通协调成本降低,整体运营效率得以提高。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hr系统

热点资讯

  • 四川激发省属国企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12-10
    今年以来,四川省属国有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创新打造数字化示范标杆,以点带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新技术创新、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激发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 朱伟:国企数字化转型层面的三大瓶颈问题 2021-12-08
    截至2020年中,97家中央企业、4.8万户央企子企业以及46万多家各类国有企业的复工率超过九成,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着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一场效率的革命 2021-12-03
    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国资委最近发布了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100个代表性案例。从这些案例中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万花筒,千企千面。但如果我们将这些转型做一个高度抽象的话,会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都是一场效率的革命。所有转型都是围绕连接效率、数据效率以及决策效率展开的。
  • 省属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在福州举行 2021-12-10
    24日,由省国资委、省企联联合主办的福建省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暨第三届数字化转型论坛在福州举办。会议以政策宣贯、经验交流、思路研讨等形式,分享了省属国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经验做法。省属国企及权属企业的企业家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
  • 陈哲乾:做大型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捕手 2021-11-25
    “云大物移智”高速发展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大型国有企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量。同时,数字经济建设也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战略要求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大型国有企业往往关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赵洲认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建设要求和拥抱技术发展变革,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联动,全面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业务转型和客户服务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是大型国有企业刻不容缓的企业责任。
  •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入选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2021-12-13
    珠海创投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岸运营公司”)对外公布,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基于5G的智能口岸应用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100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口岸项目。
  • 国网衡阳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国企数字化建设“三三”法 2021-12-06
    今年以来,国网衡阳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三三”法,勇于实践应用,为供电服务站及供电所所务管理、客户服务、设备运维等业务工作提质和员工减负提供有力支撑。
  • 国资委:国企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 2021-11-30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签署《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国有企业数字化改革再次加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