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适配信创生态

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知识 > 达到退休年龄后是否建立劳动关系?人社部答复

达到退休年龄后是否建立劳动关系?人社部答复

2023-05-17

红海云

hello,今天小编又来给大家做科普啦~

先来问各位HR一个问题:

如果员工到了退休年龄,可还没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最低年限,这种情况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吗?终止劳动合同需要给补偿金吗?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人社部和法院有不同的解法。

今天小编通过案例的方式给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欢迎大家收藏转发~

1

观点一

高院:达到退休年龄,不论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都终止

王阿芬,女,1963年9月27日出生。

2007年12月1日,王阿芬入职上海某街道社区工作者事务所从事社区相关工作。

2018年9月27日,王阿芬达到55周岁,单位向王阿芬发出《关于劳动合同自然终止的通知》,载明“王阿芬女士:根据相关文件,单位与您的劳动合同于2018年9月27日自然终止已经届满”。

同日,单位为王阿芬开具了《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记载2018年9月27日劳动合同终止。

2018年11月8日,王阿芬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23,632元。仲裁委不予支持。

王阿芬对此不服,遂起诉至法院。

一审判决: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公司无需支付赔偿金

提起上诉:我虽然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单位不得终止

王阿芬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理由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虽然都规定了合同终止的条件,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待遇不是同一个概念,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在我国现实情况中因各种原因却不一定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扩大了《劳动合同法》关于合同终止的外延,做了扩大解释上位法。根据我国《立法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我国《劳动同法实施条例》关于合同终止的条件对《劳动法》做了超越权限甚至违反的规定,因此,《劳动同法实施条例》不能够作为一审判决的依据。

二审判决: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亦是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公司终止合同并无不妥

王阿芬仍不服,向上海高院申请再审。

高院裁定: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不论其是否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终止

高院经审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相关情形,依照该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但是同时该第四十四条第(六)项规定,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劳动合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系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该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因此,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形,两者均可产生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效果。

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不论其是否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该情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六)项,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再来看一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979号建议的答复中是怎么界定达到退休年龄后是否建立劳动关系的?

人社部在此次答复中提到: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能将不得不一直与该劳动者保持劳动关系,直到劳动者死亡或用人单位注销。这对用人单位有失公平。为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六项关于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终止的授权,2008年9月公布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愿意继续工作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可以按劳务关系处理,依据民事法律关系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为了更好地保障超龄劳动者的权益,尽可能避免裁审衔接不畅问题,我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明确,符合一定情形的超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未明确超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小编划重点: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社部和上海高院判定劳动关系是否成立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两者皆规定: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不论其是否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终止。

但是在最高法院出版物《人民司法》2021年第7期中对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解释。

2

观点二

最高院民一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因用人单位原因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不能随意终止劳动关系

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3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根据该条能否反推出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按劳动关系处理?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

最高法院出版物《人民司法》2021年第7期刊登了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等撰写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几个重点问题的理解与适用一文,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51酱特选登如下,供HR们参考:

一、关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用工认定

关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用工认定问题,司法实践中仍有争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32条对此作了规定。

准确理解这一条,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建立的用工关系的性质认定。

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再就业情况非常普遍,对于这类人员的用工关系如何定性,目前司法实践争议不大。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原因。劳动者只要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即终止,不宜再建立劳动关系。

所以用人单位与这类人员建立的用工关系,不应当认定为劳动关系,否则违背劳动合同法规定,也违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制度初衷。

因此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32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二,关于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建立的用工关系的性质认定。

一般情况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一定能够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对于用人单位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用工关系定性,实践中存在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当符合可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条件时,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劳动者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不能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况非常复杂,可能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但是由于该劳动者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因此不能享受按月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还有的地方没有把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这些劳动者可能根本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一律禁止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对其不公。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我们认为,可以将该条规定视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必然自动终止。

人民法院应当对该条规定适用情形作实质审查,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非因用人单位原因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例如前述另一种意见中出现的情况,可以终止劳动关系;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因为用人单位原因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能随意终止劳动关系。

小编划重点:

通过以上的案例,再结合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一文,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还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判定用人单位是否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关键点在于:

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否是因为用人单位原因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如果是,那么用人单位需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如果不是因为用人单位造成的,则可以按照《劳动法》规定终止劳动合同,且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14年劳动关系法院仅确认1年,为什么? 2025-03-17
    一名员工在山东某公司工作14年,却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和未缴纳社保而申请劳动仲裁。法院最终认定,尽管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但由于仲裁时效限制,只能确认最近1年的劳动关系,前13年的请求已过时效。为什么呢?
  • 两次合同到期未续签,公司终止劳动关系是否合法? 2025-02-20
    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但继续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有权随时终止劳动关系?云南某股份公司与员工苏七的劳动争议案便能解答这个问题。
  • 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就职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 2024-03-20
    达到退休年龄但是仍然在各种企业工作的人其实是很多,特别是农村。不过,一般会采用退休人员的企业一般都是小企业,比如一些餐饮店。那么,这种特殊的劳动者与就职企业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 如何建立规范用工秩序,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2024-10-18
    2021年至2023年,青海省各级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678件。这些案件类型较为集中,主要涉及补缴社会保险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确认劳动关系、社会保险损失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并呈现出群体性事件较多、用工不规范问题突出、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争议案件逐渐增多的态势。
  • 你几岁退休?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怎么算? 2024-09-14
    9月13日,正式确定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决定的实施时间为明年,根据规定,大家出生时间不同,每个人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可能是不一样的。你知道你几岁可以退休吗?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怎么算呢?
  • 和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能拿什么赔偿? 2024-10-18
    可以主张N的经济补偿金,被迫解除触发的前提是基于单位有过错,逼迫劳动者不得以离职,比如未依法缴纳社保、未足额发放薪资等。一般根据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比如工作3年4个月,那就是3.5个月的工资。
  • 劳动关系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关系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2020-08-17
    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包括六大方面。劳动关系管理的作用是将一些隐患、矛盾、冲突等等,都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要让它影响到之后的业绩冲刺。
  • 解除劳动关系的方法有哪几种? 2024-10-18
    一、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必要分清是谁的责任导致。

推荐阅读

  • 延迟退休定了?多地人社局正式回应! 2023-02-27
    很多消息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这件事的真实性如何?延迟退休方案是否已经确定?近期,多地人社局对于此事有了明确回应。
  • 女性退休年龄是多少?女性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是什么? 2023-05-25
    大家都知道现目前国家法定的男性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年满60周岁,可很多人分不清女性退休年龄到底是50岁还是55岁。到底女性退休年龄是多少?女性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是什么?
  • 企业需要给退休返聘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吗? 2024-09-27
    退休返聘人员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这类人员由于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往往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企业需要给退休返聘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吗?
  • 退休竟然不是以身份证年龄为准!? 2024-04-29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个人信息都是以身份证为准的,就像我们获取生日福利,或者旅游的时候一些免票或者半票的优惠都是看身份证的。那么,退休也是吗?有的人身份证的出生日期跟其他档案的出生日期是有出入的,那么,退休到底以哪个年龄为准呢?
  •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解读:什么时候延... 2022-03-01
    2022年1月,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解读《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到底什么时候延迟退休?
  • 延迟退休:机遇与挑战,你怎么看? 2025-01-10
    近年来,“延迟退休”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从职场人士到社会学者,围绕这一政策调整的讨论不绝于耳。体制改革的脚步正在加快,但它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却不尽相同。一边是“不够缴社保年限”的焦虑,一边是“谁来接班”的担忧;一边是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一边是劳动年龄群体面临的竞争压力。延迟退休,在机遇与挑战之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 延迟退休方案出台了吗?延迟退休最新消息是什么? 2023-05-22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在问延迟退休、医社保缴费年限延长的最新消息。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最新的政策。
  • 延迟退休的真相:如何在复杂现实中找到平衡? 2025-01-10
    近年来,无论是政策讨论还是职场人士的饭间话题,“延迟退休”这个关键词始终是热点之一。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反对者则担心这会打乱人生规划,甚至引发更多社会矛盾。然而,当我们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会发现延迟退休话题远不止“延迟”二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