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力资源资讯 > 强制员工五一加班的董事长辞职:员工加班管理制度怎么制定?

强制员工五一加班的董事长辞职:员工加班管理制度怎么制定?

2022-05-07

红海云

中青宝5月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董事长李瑞杰的书面辞职报告,李瑞杰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

尽管辞职缘由给出的是“因工作调整”,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李瑞杰辞任董事长或与其近日不恰当言论引发的负面舆论有关。

五一前,李瑞杰要求员工五一假期加班,且表示“不服的,马上炒掉”,这一消息在5月1日当天登上热搜。5月1日中午,中青宝发布致歉声明,就李瑞杰的不当言论致歉,称会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规则关于五一假期休假及加班制度的规定。

在当时的声明中,中青宝表示,面对疫情等不利影响,在一季度没有完成既定业绩目标的情况下,公司董事长情急之下在公司内部群里发表了不恰当的言论,引发了负面舆论,对公司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

声明透露,对于此次情急之下做出的不当举动,李瑞杰已经深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作了自我反省。

从最新公告内容来看,李瑞杰的“自我反省”显然包括辞任董事长等职务。根据公告,李瑞杰辞去董事长等职后,将担任中青宝战略发展部部长职位,年薪11.43万元。

职场加班是家常便饭,想让员工加班,又不想给加班费的老板,也比比皆是。

HR夹在中间就比较为难了,既要做好加班管理,又要防范加班风险。那么员工加班管理制度怎么制定?以下是范文:

公司员工加班管理制度

一、目的

1.为规范公司员工加班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劳逸结合,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3.保证公司运营的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1.公司非提成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加班,适用本规定。

2.按提成制度结算的营销人员和不适用本规定。

三、加班的分类和程序

1.加班:指在规定工作时间外,因本身工作需要或主管指定事项,必须继续工作者,称为加班。加班分为两种:即计划加班和应急加班。因工作岗位不能断续,需周末或国家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称为计划加班。正常工作日内因工作繁忙、临时性工作增加需要在规定时间外继续工作,或休息日突发事件称为应急加班。

2.计划加班员工应填写《加班申请单》(附表一),经部门主管同意签字后,送交人事部审核备案,由人事部呈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加班。

3. 特殊原因(下班之后因紧急事件加班,或休息日突发事件加班的)可以事后补填《加班申请单》,并注明“补填”;非特殊原因一律不得事后补填,否则不认定为加班。

四、加班原则

1.效率至上原则:

公司鼓励员工在每天8小时工作制内完成本职工作,不鼓励加班,原则上不安排加班,由于部门工作需要必须加班完成的工作,按照加班审批程序进行。员工需有计划的组织展开各项工作,提高工时利用率,对加班加点从严控制。确因工作需要加班或值班,才予批准。

2.加班时间限制:

(1)一般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内,因工作需要每日加班不超过N小时的不算加班;

(2)每月累计加班一般不应超过36小时,超过36小时按36小时计算。

3.健康第一原则:

在安排加班时,必须结合加班人员身体状况,对加班频次、时间长短及与正常上班时间的间隔做出合理安排,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4.调休优先原则:

员工加班后,原则上优先安排调休,确因工作需要无法调休的,计算加班费。

5.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或处于哺乳期(即产假结束后至婴儿满一周岁)内的女职工,公司不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当日22点至次日6点之内从事的劳动和工作)或加班加点。

五、加班认定

1.只有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组织员工加班:

① 在正常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内工作不能间断,须连续作业的;

② 发生有可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需要紧急处理的;

③ 为完成公司下达的紧急任务的。

2.公司所有员工按公司规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继续工作均算加班。

3.值班不属于加班,对被安排值班的员工。(值班是指公司为临时负责接听、协调、看门、防火、防盗或为处理突发事件、紧急公务处理等原因,安排有关人员在公休日、法定休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内进行的值班,它一般不直接完成工作任务。)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认定为加班:

(1)由于正常工作任务未按要求及时完成而需延长工作时间或利用公休日、节假日完成的;

(2)在正常工作日因接待公司客户延时工作的;

(3)延长工作时间处理日常工作4小时以内的;

(4)开会、培训、应酬、出差的;出差补贴政策另计;

(5)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参加公司组织的公共活动的。

5.周一至周五加班算平时工作日加班,周六周日算公休日加班,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算节假日加班。周一至周五下班时间后接到新任务算加班,因个人原因导致工作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而需延长工作时间的不算加班。周一至周五因公司需要延长工作时间4小时内原则上不算加班。

六、加班补偿

1.加班调休

(1)员工加班后除法定节假日外,一律安排调休,尽量在适当时间安排员工调休。

(2)员工有权要求将加班时间累积到一起调休,但调休时间最长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天。具体调休时间由员工领导安排。

2.员工确因工作任务繁忙不能调休的,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补贴。

(1)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加点工资=基本工资/月计薪天数/8×延时加点工时×1.5倍

公休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月计薪天数/8×公休加班工时×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月计薪天数/8×法定加班工时×3倍

(2)加班费的计发比例

a.平时工作日加班:每小时按员工小时工资标准的1.5倍计算;

b.公休日加班: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每小时按员工小时工资标准的2倍计算;

c.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每小时按员工小时加班工资标准的3倍计算。

3.下列人员(除法定假日加班工作)原则上不享受加班费:

(1)中层以上员工

(2)临时工人、司机、实行业绩提成工资的员工因工作情形有别,

其薪资给予已包括工作时间因素在内以及另有规定,故不报支加班费。

七、执行原则

1.公休、法定假日加班时作息时间与正常工作日相同。

2.加班人员必须记录好当日《加班工作内容记录》,并于加班结束后的两天内提交给人事部,无加班日志者其实际加班视为无效。相关负责人应切实负责加班申请的审批,如果发现弄虚作假,谎报加班出勤者一律严惩。

3.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加班人员、频次、时间安排不合理,公司责令有关部门限期改正,并对主要责任人予以批评。

4.为获取加班补偿,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正常工作时间故意降低工作效率”、“虚增工作任务”等)取得加班机会进行加班者,一经发现并核实,公司有权取消加班补偿,并处以一定数额罚款。

本文标签:
人事管理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推荐阅读

  • 职称评定怎么系统支持? 2025-09-02
    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升级的大潮中,红海云观察到,企业对于职称评定系统的需求不仅限于流程线上化,更聚焦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材料审核智能化、评审过程透明化以及数据分析驱动的政策优化。以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为例,职称评定系统已成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将结合行业真实场景,系统梳理职称评定平台在申报、审批、评审到数据分析各环节的系统支持能力,并从实际落地角度分析数字化职称管理的应用价值。
  • 党政事业单位薪资系统要怎么做? 2022-07-07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党政事业单位更是要积极推进,而薪资系统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不可少,那党政事业单位薪资系统建设要怎样做?
  • 人社部表示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养老金怎么算? 2021-10-22
    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到底养老金怎么算?
  • 绩效目标怎么分解下达? 2025-09-02
    绩效目标分解与下达,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桥梁”。红海云通过调研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的实际需求,发现传统绩效目标往往停留在表面数字,难以精准承接到部门与个人。本文将围绕绩效目标分解、绩效目标下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结合真实企业场景,拆解从公司战略到岗位目标的完整逻辑链,帮助HR和管理者突破目标分解的困境,让绩效考核成为企业成长的内驱力。
  • 电子劳动合同纠纷案例,HR看看法院是怎么判的! 2021-12-22
    7月1日,人社部办公厅发布了《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旨在逐步推进电子劳动合同的全面应用。 那么,企业使用电子劳动合同是否就代表没有安全隐患了呢?其实并不然,HR跟着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则案例吧。
  • 怎么选hr系统才能最大规避选型风险 2017-03-01
    一套hr系统的价格并不便宜,如果是租赁型的,便宜的几千,贵的几万几十万,如果是本地部署的,价格低的就几万了,贵的可以达到上百万。所以说,选hr系统的风险一点也不小。那么,怎么选hr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选型风险呢?
  • HR怎么给组织赋能? 2020-04-21
    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说:“未来组织最重要的管理任务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HR应该怎么给组织赋能?
  • 员工关系管理软件怎么选? 2025-07-10
    伴随企业规模扩张和管理数字化升级,员工关系管理软件成为提升员工满意度、优化劳动关系、降低管理风险的关键工具。本文围绕“员工关系管理软件怎么选”这一核心问题,全面解析软件核心功能、选型标准及行业趋势,帮助HR和管理者科学决策,推动企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