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专家解读 > 婚假,试用期员工可以申请吗?HR来看看这些政策法律是怎么说的!

婚假,试用期员工可以申请吗?HR来看看这些政策法律是怎么说的!

2021-09-01

红海云

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因此,当企业职工结婚时,总避免不了要向企业申请休婚假。不过,由于婚假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形过于复杂,因此HR有时需要费很大的功夫才能确定是否通过员工的申请。为此,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试用期员工是否能申请婚假”这类情形,帮助HR更好地积累如何处理婚假问题。

婚假.jpg

1.试用期员工可否申请休婚假情形描述

于某2017年11月入职某实业公司,与公司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是试用期。今年已经30岁的于某,近期准备结婚,向公司人力部门提出请婚假时,却被以员工试用期内不可以休婚假为由拒绝。那么员工在试用期内结婚是否可以请婚假呢?

2.婚假情形法律分析

其实,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等。

而婚假是每个劳动者在结婚时,用人单位给予的支付工资的一定假期,是属于劳动者的权利之一,故试用期员工是可以享受婚假的。

那么,了解完试用期员工可以享受婚假后,那么我们也来看看与婚假有关的政策知识吧。

3.婚假知识拓展

(1)晚婚:指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依法登记结婚的为晚婚,但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或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晚婚假天数按地方性行政法规规定有所不同)。

(2)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劳动者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6月,29个省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其中有11个省份删除了相关晚婚假的条例,与国家法律规定保持一致,仅有三天法定婚假。这些省份包括广东、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宁夏、广西、安徽、湖南、天津、山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中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也就是说从2016年1月1日起,晚婚晚育夫妻将不再有晚婚假、晚育假。法律修改后,自愿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也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相关奖励。

综上所述,休婚假是每个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不得随意拒绝员工的请假申请。同时,由于员工休婚假,也会带来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沟通,因此,HR需要认真学习好婚假的相关知识,帮助企业完善相应的婚假管理制度,避免由于自身经验缺失而导致员工随意进行婚假申请,扰乱工作秩序。

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红海云所开发的成熟产品红海eHR能全面满足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场景,并为企业提供覆盖组织人事、考勤、薪资、招聘、绩效等人力资源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实现降本增效。


本文标签:
人事管理系统
生育保险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2022全国婚假、产假、育儿假最新标准,11月1日起执行! 2022-11-04
    官宣!育儿假、增加陪产假、老人住院子女护理假——来了!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 上海市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这几类员工HR注意了吗? 2021-03-30
    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机能提升培训补贴机制,根据《关于做好本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通知》(沪财社〔2020〕28号)、《上海市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沪应急教育〔2020〕40号)等有关规定,上海应急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上海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补贴(以下我们简称为上海市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有关工作通知。那么,关于这项人力资源管理补贴通知,有什么内容是需要HR注意的呢?
  • HR都忽略了!低成本抢人的核心不是渠道,而是这4步 2025-04-14
    春招旺季接近尾声,HR们是否还在为招聘难题发愁?从岗位需求模糊到人才留存困难,每个环节都暗藏玄机。本文拆解招聘全流程核心痛点,提供一套可落地的提效方案,助你精准捕获优质人才。
  • HR必读:《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推动落实〈电子劳... 2021-12-20
    近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动落实《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 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就通知发布了政策解读。而我们知道,劳动合同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纠纷的重点。所以对于新出台的电子劳动合同,HR应该更全面地来认识它。
  • 女职工三期期间,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职场HR告诉你 2021-08-02
    女职工三期期间,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这相信是很多企业想要询问的问题,毕竟女职工三期期间,请假的时间会相对较长,这时就不能真正把重点全部都放在工作上。而企业这时由于得不到想要的效益,就会动一些歪脑筋将员工进行开除。那么,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作为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专研多年的HR来告诉你答案。
  • 招聘中如何做到“科学选人”?专业HR来告诉你! 2024-05-30
    在多年从事招聘工作的过程中,我和不同领域的HR们有过太多交流,发现“选人”始终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几乎每个HR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与候选人聊了半天却无法判断是否适合、被部门投诉推荐的候选人质量差、好不容易入职的候选人却发现并不匹配,最终一切又回到原点。
  • 补卡申请怎么写?HR小姐姐告诉你正确的打开方式(附模板) 2025-04-24
    补卡申请看似简单,但其中也暗藏玄机。HR每天处理大量的申请,有些申请可能因为措辞模糊、逻辑混乱或理由不充分而被驳回,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补卡申请不仅关乎解决问题,也考验你的职场沟通技巧。那么,一份优秀的补卡申请怎么写呢?
  • 最低工资标准政策问答,HR你能答对多少? 2021-09-22
    其实,对于HR来讲,想要尽快了解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最好的渠道就是直接找到该项政策的问答信息。因为大部分HR也会跟你一样,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总会有相应的单位或者是热心人士帮忙整理了相关的政策问答来简化政策内容,从而为HR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帮助。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政策问答吧。

推荐阅读

  • 绍兴一公司选妃式招聘,晋升体系从丫鬟到皇太后:怎么搭建... 2022-03-17
    日前,绍兴一公司举行选妃式招聘,晋升体系从丫鬟到皇太后。究竟企业应该怎么搭建晋升体系?
  • 合适的人才管理软件应该怎么挑?三大技巧告诉你 2022-06-17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寻求识别人才、发展人才的办法,以此来提高人才综合实力,并在市场上赢得更多胜算。事实上,很早之前市面上就已经衍生了许多能帮助企业洞察人才的优秀工具——人才管理软件,所以发展到至今,人才管理软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而且在功能上也做得越来越深入。那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该如何从这么多类型的人才管理软件中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呢?
  • 考勤排班系统费用怎么算? 2022-04-19
    我们知道,考勤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效益都有很大提升,但上线考勤排班系统费用成本其实并不低。那考勤排班系统费用是怎么算的呢?
  • 绩效考核系统怎么导入考核结果? 2025-09-22
    在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绩效考核系统已成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具。红海云调研发现,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入不仅关乎薪酬、晋升,还直接影响到团队协作与数据合规。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绩效考核管理软件,将车间一线员工的考核结果分级导入,部门经理、HR专员各司其职,既保障了数据准确,也减少了“数据漏审”与“归档混乱”等隐患。本文将围绕绩效考核系统的结果导入环节,拆解标准流程、常见问题,并结合行业实际场景,提供可操作的优化建议。
  • 社保管理系统怎么申报社保? 2025-09-19
    红海云团队在长期服务制造业、互联网企业等行业客户时,经常遇到企业HR询问社保管理系统如何申报社保。企业申报流程涵盖员工增减员、年度缴费基数申报及合规审核等环节,操作中常见如系统流程分散、资料准备要求高、政策变动频繁等实际难题。本文将结合一线HR真实业务场景,系统梳理社保管理系统的申报流程与细节,帮助企业HR规避失误点,提升申报效率,强化合规管理。
  • 招聘网站不好使!HR该怎么办? 2024-11-15
    每次被老板怪罪招不到人的时候,HR就抱怨招聘网站不好使。因为许多HR在提到“招聘渠道”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类招聘网站,如X程无忧、X联招聘等。难怪招不到人!招聘渠道怎么会等同于招聘网站呢?!
  • 职能人员和业务人员,怎么配比合适? 2024-11-26
    如何有效分配职能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比例非常重要,合理的人员配置不仅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营效率,更关系到人力成本的投资回报率。这一比率的优化,能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更大的效益,那么,职能人员和业务人员怎么配比合适呢?
  • 一公司解雇不配合加班员工被判赔20万:员工拒绝加班怎么办? 2022-04-27
    苏州一公司员工因不服从公司加班安排被解雇,该员工起诉维权获法院支持,获赔20万元。到底员工拒绝加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