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力资源资讯 > 为什么只可裁员,不可降薪?

为什么只可裁员,不可降薪?

2024-01-11

红海云

  企业经营困难,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就会对员工下手。大部分企业会选择裁员应对,但是,也会有一些企业会选择全员降薪。事实上,降薪是下下策。很多HR都知道,公司节省人力成本的时候,只可裁员,绝不可降薪。这是为什么呢?

裁员.jpg

  违反劳动法+打击员工士气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在劳动合同中预先确定。可以灵活调整的部分主要是奖金和提成,这些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进行调整。

  此外,降薪通常反映出公司可能正遭遇危机。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员工的不安与动荡,令人质疑他们是否能够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及工作效率是否会因此而下降。不少员工可能会开始悄悄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众所周知,最优秀的员工往往会最先离开。

  尽管裁员也会对员工士气产生负面影响,但在裁员的情况下,员工是否离职则是由企业来决定。

  裁员还有一个策略上的考量,即有些公司可能会故意裁员过量,以便为留下的员工节省足够的预算,旨在激励他们。

  我之前分享过一种裁员策略:“一次裁减,裁减到位”(Cut once,cut deep)。如果经过评估,公司需要裁减500名员工,那么我建议在制定裁员计划时超额裁减,例如裁减600人。

  本质上,裁员是为了控制成本,将原本用于员工薪酬的资金转移到更为关键的用途上。如果裁员力度不足,公司可能会发现在裁员后,团队手中仍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执行项目或用作奖金激励留下的员工,这样团队依然面临困境。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不得不进行第二轮裁员。每一轮裁员都会严重消耗员工的士气,到那时,公司员工可能已经丧失了斗志,他们的心思可能更多地放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上,而不是工作本身。

  与其裁减500人使大家陷入恐慌与沮丧,不如裁减600人,并将节省下来的预算用于激励剩下的员工。这样,我们可以再次全力以赴,如果成功,大家将共享胜利的果实;如果失败,那么我们将一起面对挑战,寻找新的机会。

  降薪走的多是人才,裁员裁的都是末位员工

  在薪资下调的期间,决定谁离开公司并非公司所能完全掌控。通常情况下,最有可能离开的是那些表现卓越的顶尖人才,因为他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找到新的机会,甚至是更高薪酬的职位。

  另一方面,当公司实行裁员时,通常会握有主动权。从理论上讲,公司倾向于淘汰表现不佳的员工,以保留效率高的团队成员,希望能够借此全力一搏,争取公司的复苏。

  裁减表现平庸的员工,并将节省的人力成本分配给留下的杰出员工。

  这一策略能够激励杰出员工增强工作积极性,同时提升公司内的人才浓度。

  卓越人才倾向于与同样杰出的同事合作,这促进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佳的业绩表现。

  在职场中,过分同情能力较弱的员工往往意味着对表现出色者的不公正。

  然而,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公司在裁员过程中保留了有特殊关系的员工,而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崩溃。

红海云.png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RedPaaS平台、Red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云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国企事业单位、地产、银行、医药、物业、物流、餐饮、服饰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本文标签:
国企HR系统
数字化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
人事管理系统

热点资讯

  • 保时捷再挥裁员大刀:1900个岗位将被砍掉 2025-02-18
    保时捷近日宣布了一项全球裁员计划,预计在未来四年内削减1900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德国斯图加特-祖文豪森和魏斯阿赫工厂的15%职位。此次裁员是继2024年不再续签1500名固定期限员工合同后的进一步举措。
  • 又见大企业裁员!广汽本田大规模裁员员工抢着“被裁” 2024-06-17
    近两年市场确实是不景气,裁员的大企业一家接着一家,近日,广本内部员工透露,广汽本田近期将进行大规模裁员,赔偿方案甚至都已经曝光了,据悉,补偿方案超诱人,甚至都超过了特斯拉,以至于许多老员工都抢着“被裁”。到底是多让人心动的补偿方案呢?
  • 花旗集团将大规模裁员 裁员补偿工资如何计算 2023-11-20
    距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花旗集团计划于20日宣布首轮的大裁员计划,这是花旗集团20年来最大的一次重组,将会裁掉几千个职位。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必定会涉及到工资的补偿问题,那么,裁员补偿工资如何计算呢?
  • 奥迪启动战略转型:德国裁员7500人 2025-03-19
    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浪潮,德国汽车巨头奥迪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调整计划。该公司将在未来六年内削减德国本土约7500个工作岗位,同时加大对工厂的技术投资,以应对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
  • 奔驰中国启动大规模裁员:赔偿N+9,销售体系成重灾区 2025-02-27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被曝启动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15%,主要涉及销售和汽车金融体系。据悉,被裁员工将获得N+9的高额赔偿,若未来两个月未入职新公司,还可额外领取3月和4月的工资。
  • 蔚来“裁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推动组织优化与经营升级 2025-03-3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突破重围,实现高效经营和持续发展,组织变革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蔚来近期推行的“基本经营单元”机制,通过拆分经营工作、建立明确的ROI指标和奖惩机制,展现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成功实践。这一变革案例为我们引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赋能组织变革,增强变革的目标性与执行力,进而推动企业从“依赖预算”向“追求经营成果”的模式转型?
  • 欧莱雅中国回应裁员50%:比例不实,系业务转型调整 2025-04-18
    近日,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被曝大规模裁员引发热议。针对"裁员50%"的市场传闻,欧莱雅中国作出正式回应,称报道比例失实,并详解业务转型战略。在全球旅游零售市场复苏背景下,美妆巨头如何调整航向引发行业关注。
  • 蔚来汽车启动裁员优化,多部门调整加速2025盈利目标 2025-03-14
    近日,蔚来汽车被曝出正在进行内部组织优化,涉及售后客户服务、能源部门等多个部门。此次调整旨在提升运营效率,加速实现2025年底的盈利目标。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涨工资反而把员工逼走了? 2024-11-07
    “涨工资”是一种最常见的激励手段,然而,很多HR非常不解:为什么有时候自己给员工涨工资,员工没过多久就辞职走人了。涨工资为什么还把员工逼走了呢?
  • 为什么用员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提升关怀? 2025-07-10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员工关怀的重要方向。员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还通过风险预警、个性化健康服务和数据驱动决策,帮助企业构建高效、科学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品牌不断创新的健康档案管理方案,为企业打造以人为本的关怀文化提供了坚实保障,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满意度。
  • 为什么混合办公的员工病假更少,效率更高? 2025-03-28
    最新调研揭示,混合办公正掀起职场健康革命!员工不仅病假减少,工作效率提升,更实现了身心平衡的职场新生态。
  • 14年劳动关系法院仅确认1年,为什么? 2025-03-17
    一名员工在山东某公司工作14年,却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和未缴纳社保而申请劳动仲裁。法院最终认定,尽管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但由于仲裁时效限制,只能确认最近1年的劳动关系,前13年的请求已过时效。为什么呢?
  • 为什么用高管人才储备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2025-07-10
    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高管人才储备系统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化的人才识别、培养和梯队建设,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组织发展中的各种挑战,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期稳定发展。本文结合行业主流观点,深入探讨高管人才储备系统对于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意义,并分享前沿的人才管理实践。
  • 企业开始抓考勤=企业衰落?为什么? 2024-06-07
    往年这个时候,京东都在忙着筹备618呢,今年,在618前夕,京东严抓考勤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都说一旦一家企业开始抓考勤,就代表这家企业要开始走衰败之路了。这说法到底科学吗?为什么这么说呢?
  • 管理一严员工就辞职!为什么?怎么办? 2024-07-05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就是企业对员工管理一旦突然变得严格,员工就开始一个一个辞职走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企业管理出了问题,还是员工有问题?
  • 为什么用劳动合同自动续签系统降低风险? 2025-07-07
    众多企业选择劳动合同自动续签系统以提升用工管理水平,降低法律风险。红海云聚焦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痛点,通过自动续签系统支持全流程数字化,帮助企业优化合同管理、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减少劳动争议,为用工合规和高效运营保驾护航。自动续签系统不仅提升管理效率,更通过智能预警和流程规范,有效防范因合同管理疏忽导致的法律问题,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